天悦小说网

十六、高颎其人

十六、高颎其人

上回书里,我们提到了高颎,这个人在隋初的朝堂上可以说是第一号大臣,绝对的no.1。

高颎字昭玄,也叫敏,自称是渤海人。父亲高宾本来是齐国人,后来背叛齐国,归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臣僚,赐他姓独孤。等到独孤信被杀,妻儿迁徙蜀地。文献皇后因为高宾是她父亲的老部下,常常到他家去探视。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交待过。

说到高颎的性格,《隋书·高颎列传》上有句话:“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可见此人并非等闲之辈。据说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柳树,高约百尺,亭亭如盖。乡里的父老们都说:“看到此树,就知道这个家里会出贵人。”

写到这里,大伙要注意了,如果你家的庭院里有棵大柳树,千万要注意保护啊!不要动不动就想砍了换钱,坏了自家的风水。呵呵,开个玩笑。

高颎十七岁时,北周齐王宇文宪让他当记室。周武帝时,他袭爵当武阳县伯,任内史上士,不久升任下大夫。因他在平定齐国时有献策之功,被拜授开府。杨坚执掌北周大政时,素知高颎聪明能干,又善军事,有谋略,意欲引他入丞相府,就派邗国公杨惠转达了这个意思。

高颎高兴地说:“我愿意听从丞相调遣,为他奔走效劳。即使他的大事不能成功,我高颎也不推脱灭族之祸。”

这等于向领导表决心发毒誓了,死活跟着你,跟定了。

官场上,有许多规则很难操控,但赌博是必须的。赌博肯定有风险,但不敢赌的人你就不配在官场上混。

高颎这一把赌对了。

不久,杨坚就任命他为相府司录,渐渐把他引为心腹。

尉迟迥造反的时候,杨坚令韦孝宽击之,而承担监军大任的就是高颎。这个我们在前面交待过了。尉迟迥被平后,高颎因功升任柱国,改封义宁县公,丞相府司马。高祖受禅登基后,授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晋爵为渤海郡公。其身份地位,朝中大臣无人能与之相比。文帝每每称他为独孤而不叫他的名字,这也让高颎感到十分地亲切。

杨坚后来又拜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兼任新都大监,朝中许多制度都是由高颎制定的。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文帝对他的敬重。

高颎常常坐在朝堂北大槐树下听取汇报、处理事情。其它的树都是成排成行的,唯独这棵槐树位置突出,看着有点别扭。为了整齐美观,有人就想砍掉这棵树,皇上知道后,就坚持不让砍。他说,这棵树不单是给独孤留着,也是为了留给后人看。

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大臣,能受到皇帝这么抬举的。

不知这棵槐树现在如何,如果还在,那一定是国宝级的文物。

皇上曾向高颎询问平陈之策,高颎说:

“江北寒冷,收割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估量陈国收获季节,我们就征集人马,声言要掩袭陈国,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御,这足以废其农时。

他们屯兵,我们就解甲,如此再三,让他们感到习以为常。然后再集结兵力,他必不信,在他们犹豫的时候,我们就迅速过江,登陆而战,攻其不备。

另外,江南地湿,房屋多为茅草竹子,所有的积蓄,都没有贮藏到地窖里。我们可以偷偷派人去,就风放火。等他修好后,再去放火。不过几年,自可使陈国财力俱尽。”

高颎的法子和当初韦孝宽对付齐国的策略差不多,其核心都在于用袭扰之术拖垮对手,然后再伺机歼之。

皇上后来就采纳了他这个办法,不断地骚扰陈国,因此陈国的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日子越来越穷。

开皇九年(五八九年),文帝任命晋王杨广为伐陈总指挥,开始大举进攻江南。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三军参谋,前线的军务,都由高颎临机决断。等到平陈后,晋王杨广想纳陈后主的宠姬张丽华为妃,高颎又顶住压力,杀了张丽华。等到大军还京后,高颎因功加授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赏布匹九千段,定食邑为千乘县的一千五百户。

皇上闲聊时曾让高颎和贺若弼谈论平定陈国之事。高颎说:“贺若弼先献十策,后在蒋山苦战破敌。我只是个文官罢了,怎敢和大将军论功?”

皇上大笑,夸奖他能谦让。

不久,因为他的儿子娶了皇太子杨勇的女儿,成了皇家的姻亲,文帝更加信任他了,对他的赏赐也多得不可胜计。

既是朝廷重臣,又是皇亲国戚,应该说,此时他的人生已经达到了顶峰。

他接着该走下坡路了。

在文帝“废长立幼”的问题上,他坚持己见,认为长幼有序,太子不可轻废。

这让文帝很难堪,让皇后很生气。文帝想,老高以前做得都挺好的,怎么现在跟不上中央的步子了呢?

后来文帝找个理由把他免了,让他回家养老。人一有难,就有人落井下石。此刻就有一个人上告,说他儿子高表仁曾对他爹说:“司马仲达当初托病不朝,于是拥有天下,您今天也遇到类似情况,怎知不是福份?”

高表仁有没有说过这话,鬼知道。反正报告这事的人,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高颎置于死地。

当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弼、刑部尚书薛胃、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人,都上书请愿,证明高颎无罪。但这些人的证明不仅没有为高颎脱罪,反而更加惹恼了文帝。为什么?因为这些人大都是高颎一手提拔起来的。

皇上大怒,立即下旨把高颎囚禁在内史省,严加审问。

审来审去,也都是一些传言,并未找到高老先生谋反的铁证。但看到文帝很生气,大臣就建议把高颎宰了算了。

这时候皇上却高抬贵手了,当然不是因为高颎不该杀,而是因为他头里已经杀过几个了,杀多了不好交待。

文帝说:“去年杀虞庆则,现在又杀王世积,如再杀高颎,天下人会怎么说我?”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相关史料:开皇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虞庆则奉命出任桂州道行军总管,讨伐李世贤叛乱。平叛战争结束后,虞庆则没有受到封赏,反而成为阶下之囚。为什么?因为此时有人诬告他企图谋反。这下好,平叛的功臣一夜之间成了叛贼。杨坚偏听偏信,在没有丝毫证据的情况下,就胡乱杀了虞庆则草草了事。

开皇十八年,大将军王世积的部下皇甫孝谐犯事获罪,他想找王世积帮忙开脱,被王世积拒绝,皇甫孝谐怀恨在心,在被捕后就指控王世积谋反。文帝也同样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逼迫王世积自尽。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这两件事情,都不是因为杨坚蒙蔽铸错,而是因为他蓄意所为。说穿了,这些大臣都是草创元勋,功绩显赫,杨坚放心不下,于是借故诛杀。猜忌功臣、卸磨杀驴几乎是所有开国君主的共同嗜好。

文帝暂时饶了高颎一条小命,把他削职为民。

杨广即位后,又想到了这个治国人才,于是一道圣旨,他又被拜为太常。

杨广那时十分奢侈靡费,迷恋声色,又发起修筑长城的劳役,弄得民不聊生。

高颎十分担忧,就对太常丞李懿说:“周朝因好乐而灭亡,殷鉴不远,怎能又这样呢?”

当时,杨广为安抚边境,对启民可汗恩宠有加,一味地礼遇和厚待。高颎看不惯了,就对太府卿何稠说:“这个胡人颇知中原虚实、山川险易,恐怕他日后会成为祸患。”

对于杨广的赏罚不明,他又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一点纲纪都没有。”

高颎以功臣自况,以老臣自居,看什么不对的就想说说,发一通牢骚。但他忘了,无论功臣老臣,终究都是臣,是臣就得坚决地维护君主的形象。

说领导的坏话,你是不想干了;如果这个领导又是皇帝,那说明你是不想活了。

有人把状告到杨广那里,杨广十分生气,于是下令追查。一查不当紧,又查出了跟高颎在一起发牢骚的贺若弼、宇文弼、苏威等人,于是把他们打成“高贺宇苏叛逆集团”。最后杨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下诏杀了高颎、贺若弼,苏威坐罪被免。时间是六零七年的三月。

高颎有文韬武略,通晓世务。他当朝执政近二十年,朝野咸服,人无异议,天下太平。这些都是高颎的功劳。

不单如此,他还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他竭诚尽节,引荐忠臣良士,以天下为己任,我们大家熟悉的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人,都是高颎推荐的,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名将名臣。

所以他被杀后,天下没有不伤感叹惜的。

伴君如伴虎,老虎总是要吃人的,所以要是哪一天,大臣被皇上宰了,也是很正常的的事情,谈不上冤不冤。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灯下隋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大唐小说家我在异世界召唤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带着美女闯三国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清末土司王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朕,乃万岁!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倒拔三国金玉满唐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大明风流我在水浒做奸商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朕,剩者为王大宋小农民玄天宗修行记事最狂上门女婿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春枝缠臭县令朕怀孕了乱世种田日常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明末:边军不退(HP)Forg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