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弊主》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
过王爷几次。”
说着又躬身道:“王爷请。”
胤祯昂然而入,进屋后,自在主位上坐了,才一伸手道:“坐下回话。”
冯长军心里一直嘀咕,不知胤祯突然赶到江宁县衙,所为何来,当下就笑道:“王爷面前,奴才岂敢放肆,王爷有事,尽管吩咐,奴才竭尽全力也要办的妥当。”
胤祯含笑道,“那好,你县监狱里关着一个叫方苞的人,把他交给爷带走。”
方苞冯长军一听就傻了眼,这可南山集大逆案的重犯,交给十四爷了,怎么给朝廷交待
第164章方苞
第164章方苞
第165章胆大包天
第165章胆大包天
见冯长军犹豫,胤祯不由暗忖,这家伙也就是个溜须拍马的主,轻咳了一声,他才道:“方苞是南山集大逆案重犯,解送进京是肯定的,本王奉旨回京述职,受人所托,携带他一道前行,免其押解之苦,怎么你不放心还是信不过本王要不要本王给你写个手条”
冯长军一听这话,登时就大松了一口气,虽然想抱胤祯的大腿,可方苞实在是太重要了,若是出了什么差错,他不仅官当到头了,他本人只怕也会被卷进南山集大逆案中,听说京城已经有不少的大员被此案牵连入狱。
胤祯既然是顺路将方苞解送进京,冯长军也就没什么顾虑,忙跪下了磕了头道:“王爷如此贴谅,奴才感激不尽。”
见这家伙如此谨慎,胤祯也懒的多话,起身,写了一张提走方苞的便条,用了印,稍稍吹了吹,才递给冯长军,道:“去将人给爷提来。”
冯长军恭谨的接过便条,揖手道,“喳,奴才这就着人去提。”
见他转身欲走,胤祯又改了主意,“罢了,前面带路,爷亲自去监狱提他。”
冯长军听的一楞,忙道:“王爷,监狱是阴秽之地”
胤祯一则是想见识下监狱,二则是成心要方苞领一个大人情,以便日后招揽他,便摆了摆手阻止冯知县绕舌,径直出了门,慌的冯长军一路小跑着跟了上去。
一进监狱,胤祯便不禁皱起了眉头,里面不仅阴暗,而且气味实在太难闻,在一众人的镞拥下,一路前行,胤祯是第一次见识监狱的情形,不免略微留意了下,牢房虽然是隔成了无数间,却是用粗木栏栅草草隔开,犹如一个个大木笼,里面却是连床都没一张,地上稻草倒是不少,想来都是打地铺,间间牢房都是人满为患。
胤祯一行前有衙役开道,后有亲卫扈从,一路前行,吸引了所有犯人的注意,过道两旁栏栅后面挤满了犯人,一个个都好奇的盯着看,怎么会有大官跑到这个小监狱来了虽然人犯众多,却无一人敢喧哗,方苞所在的牢房在最里面,这里的条件尚好,至少还有两张床,有个通风口,想来是因为方苞是进士身份的缘故。
胤祯扫了一眼,见牢房里人仅只三个人,都身着长杉,一副士子打扮,衙役已经打开牢门,喝道:“方苞,恂王爷亲自来提你,还不出来。”
恂王爷,十四皇子方苞一楞,立即就望向了气度雍容的胤祯,难道朝廷派恂王爷来江南处理南山集一案
胤祯仔细的打量了方苞几眼,见他容貌清瘦,双眼有神,上唇蓄着两撇浓密八字须,不过四十左右,一袭长杉稍显凌乱,发辫却甚是整齐,虽在狱中,却仍显的十分从容,不仅对他多了几分欣赏。
方苞微稍稍打量了一下,就拱手一揖,“方苞见过恂王爷。”
这一举动,弄的镣铐叮当做响,胤祯看了一眼他手脚系着的镣铐,微微侧首,沉声道:“去了他的镣铐。”
这边衙役给方苞拆镣铐,左边紧邻的牢房中,却有两人跪了下来,“学生丁尔戬、吴明军叩见恂王爷。”
丁尔戬、吴明军胤祯一楞,这二人也关押在这里对这两个领头闹事的秀才,他印象颇深,不由循声望了过去,却是只见两个俯伏在地的身影,沉吟了下,他才吩咐道,“带过来回话。”
方苞去了手脚镣铐,顿觉轻松不少,又是一揖道:“恂王爷可是为南山集一案而来这两位牢友亦是此案中人。”
胤祯瞥了一眼与方苞同牢的另两人,都显的颇为憔悴苍老,应该都在五十开外,能够关在这个牢房,想来都是有身份的,略微沉吟,他才道:“本王并非审理南山集一案钦差,你是南山集大逆案主犯,按例要押解进京,本王奉旨回京述职,怜惜你文才,专程绕道江宁,携你进京,免你一路押解之苦。”
听闻是要将他押解进京,方苞微楞了下,才一揖回道:“承蒙王爷厚爱,方苞不胜感激。”
说着,回头对两位牢友又是拱手做揖,三人皆是心情沉重,默然辞别。
胤祯见此情形,侧首望向江宁知县冯长军,“狱中有多少南山集一案的涉案人犯”
方长军哪里记得清楚,不由瞥了一眼身边的典史,那典史忙揖手肃然回道:“回恂王爷,一共三十有二。”
此时,丁尔戬、吴明军两人也被带了过来,胤祯又一指他二人道:“江南科考案抓了多少生员”
典史回道:“回恂王爷,生员有八人。”
“胡闹”胤祯低低的斥责了一声,略微思忖,才道:“丁尔戬、吴明军皆系江南科考案生员闹事之主谋,本王一并解押进京,陈述案由。”
丁尔戬却甚是胆大,立时就说道,“恂王爷,此番闹事,皆是学生一人组织策划,与其他人无关,还望王爷明查。”
“大胆”冯长军见此情形,急忙大声呵斥道。
胤祯却是饶有兴致的打量着丁尔戬,“抬财神入学宫是你的注意”
丁尔戬挺直腰身回道:“回王爷,是学生的主意。”
“左邱明有眼无珠,赵子龙浑身是胆。这副对联是谁做的”
“亦是学生所做。”
“恩,书读的不少,却是没用在正途上。”
胤祯说着语气一冷,“身为生员,难道不知朝廷法度聚众滋事,讥讽圣学,枉你还有脸自称学生科场有弊,难道就无其它途径反映举告聚众滋事,累及一众生员遭受牢狱之灾,你于心何安”
丁尔戬原本未觉自己有何过错,憋足了劲准备状告两江总督噶礼有辱斯文的,却没料到胤祯从这个角度反问,立时就焉了下来,低头道:“学生惭愧,思虑不周,累及同门。”
见挫了丁尔戬的锐气,胤祯也不为已甚,对冯知县道,“江苏学政怎得不过问此事其余生员不过是协从起哄,何至于羁押不放,有辱斯文都着其家人取保具结,审案时,再行传唤。”
冯长军心里暗暗叫苦,这些人犯都是两江总督噶礼解押送来的,你出手条带人去京城,不管我的事,就这么放了,万一噶礼问起,如何交待他这个小小的江宁知县,可是真不够噶礼看的,吹口气,就能让他丢官罢职,他不由苦着脸回道:“王爷,这起案子是噶大人亲自过问的”
胤祯身上的差事虽多,钦差兼的也不少,却没一个能够干涉江苏的政务,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江宁知县要扛着,他还真没法子,稍一思忖,他便冷冷的扫了冯知县一眼,说道,“本王的海军目前是急缺人手,各种人手都缺,你是镶蓝旗的”
冯长军一听,吓得一个哆嗦,后背立时就沁出一片冷汗,得罪了恂王爷,调进海军,那岂不是要命他急忙躬身道:“奴才尊恂王爷钧旨,马上就放。”
胤祯这才点了点头道:“朝廷派下来审理江南科考案的是大学士张鹏翮,本王亦不令你为难,给你留个手条,你着人交给他,就没你事了。”
一听这话,冯长军不由暗松了口气,张鹏翮就是十四爷的人,这法子倒是使的,忙躬身道:“王爷可真是菩萨心肠,奴才谢王爷体谅。”
丁尔戬、吴明军二人亦是忙着磕头谢恩,方苞冷眼旁观,心里不觉暗叹,这位十四爷虽然年纪轻轻,但官场手段却是纯熟无比,既不循章法,又不违制度。
胤祯却是转过身来扫了一眼,见一众犯人皆是一脸热切的盯着这边,又说道:“南山集一案,涉案人犯多为士林中人,国家养人才不易,不容尔等随意践,南山集一案纯属一干小人,蒙蔽圣上,肆意妄为,本王回京,自当禀明圣上,圣上宽厚仁爱,必然会有恩旨,大家稍安毋燥,静心等候佳音。”
说着,又对冯长军道:“本王另赠银三千两,用于改善南山集案涉案人犯的食、宿条件,但有一人死于狱中,本王唯你是问。”
话音一落,方苞当即就跪了下来,恳切的说道:“恂王爷有此一言,国家幸甚,江南士林幸甚,请受方苞一拜。”
说着便如插烛一般拜了下去。狱中相关一众人犯亦纷纷跟着磕头谢恩。
不到一个时辰,十四皇子恂郡王胤祯亲往江宁县监狱探监,释放江南科考案被抓的一干生员,赠银改善南山集案涉案人犯的食、宿条件,发表对南山集一案的看法立刻就轰动了整个江宁城。
江宁官场为之震动,士林为之欢呼。
十四皇子恂郡王胤祯竟敢公然说康熙帝钦命的大逆案错了,这份胆气和豪气,着实令江宁官场震撼不小,人人心里都为他捏着一把汗,不知道他回京能否扭转这个局势,万一康熙震怒,将他也牵连进去,南山集一案可真要成了天下第一大案。
江宁说唱艺人听闻十四爷在江宁监狱的事之后,更是连夜将此事编成段子,第二日就四处唱传开了,生意火暴的难以形容。
第165章胆大包天
第165章胆大包天
第166章江南科考案四
第166章江南科考案四
胤祯于次日一早就带着众人乘船前往扬州。
船仓里,方苞心思重重的望着江岸熟悉的风光,他是方孝标的侄孙,南山集一案,把方孝标的滇黔纪闻也带了出来,而他又曾为南山集序,确属南山集大逆案的重犯,南山集大逆案现在越演越烈,其牵连之广已经可以媲美康熙初年的明史一案了。
此番进京,他是深感凶多吉少,十四爷虽然自信满满,言辞凿凿的说康熙宽厚仁爱,会有恩旨,可他忘了,正是康熙亲自将南山集一案定为大逆案的,自古帝王皆是金口言,康熙更是堪称千古一帝,他会做出自食其言的事
正在沉思,外面却传来了敲门声,方苞起身开门,一亲卫含笑道:“方先生,王爷有请。”
方苞稍稍整理了下衣冠,便跟随亲卫上了二楼,二楼的船仓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十分宽敞,见到胤祯,他长身一揖道:“方苞敬谢王爷援手,免去押解之苦。”
祯一伸手,而后含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请你前来,有一事不明,南山集一书究竟是何处触怒了圣上,以致圣上钦定大逆”这个问题,对胤祯来说很重要,要想劝康熙放手,就必须对症下药,方苞既是一代大儒,又是方孝标的侄孙,对这个问题应该有更透彻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方苞在入狱之后亦是冥思苦想了几天,方才琢磨出究竟是何处触逆了康熙,此刻听的胤祯相问,他不由意味深长的看了胤祯一眼,才道:“王爷是想听真话”
“当然。”
胤祯收敛了笑意,肃然道:“这里没外人,亦无须禁口,本王此番进京便是要向圣上进谏,圣上对文字狱宽松了几近四十年,为何突然抓住南山集不放,不明其中原委,本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方苞沉吟了半晌才道:“国族入关,前明已灭,中原实为无主之地,国族入关之初打得口号是为明剿寇,圣上亲政之后亦亲自祭拜明孝陵,此时二者,实则都是安抚人心,争取民心。但在处理朱三太子一事上,世祖爷操之过急,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和无尽的把柄,南山集触怒圣上的应该就是这一点。”
他这一说,胤祯亦反应过来,杀死朱三太子这事,可说已经成了康熙的一块心病,直接关系到大清得位是否正统的名声,南山集却好死不死的将这段历史又翻了出来,难怪惹得康熙盛怒,直接就定了大逆案。
不过两天,胤祯一行就赶到了扬州,奉旨到扬州会审江南科考案的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三人已是早到了扬州,闻知胤祯闷声不响的到了扬州,而且直接住进了扬州城,三人都是一样的疑惑,看邸报,皇上是着十四爷回京述职,他怎得在扬州住下不走了
胤祯既贵为皇子,身上又兼着钦差,同城而居,他们三人也不敢佯装不知,只得前去参见,不过,三人都被胤祯的亲卫挡了驾,据说是染了风寒,不宜见客。三人皆是久在官场,闻听此言,不由面面相觑,十四爷这是要留在扬州监督审案是奉有康熙密旨,还是他有心插上一脚
张鹏翮次日也赶到了扬州,跟前来迎接的噶礼三人略略寒暄之后,他便抽身前去探望胤祯。
二人见面见礼寒暄几句之后,张鹏翮就直接问道:“江南科考案的情形,王爷身在江南,个中缘由自是比下官更为明了,不知王爷是何看法”
对于江南科考案,胤祯通过曹家的情报网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做了大量的分析,心中早有具体的方案,赖在扬州不走,就冲这江南科考案而来,这起案子不仅在康熙朝,在整个清朝,都是影响巨大,而且拖延日久,其中又夹杂了江南督抚互参案,更是险些卷进
塞外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