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最新章节。
苏锦绣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晨雾中的皇城轮廓,心中已有定计。太后虽然处处针对她,但这次的后位之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宫闱争斗,而是关乎大衍未来国运的重大抉择。
"娘娘,周伯派人送来密信。"巧儿轻声走进,双手呈上一封没有任何标记的信笺。
苏锦绣接过信笺,打开细读,眉头渐渐舒展:"太后果然坐不住了,召集了三位亲王入京,想必是想借他们的力量阻挠册后大典。"
"娘娘,这可如何是好?"巧儿担忧地问道。
苏锦绣嘴角微微上扬:"无妨,此事我早有预料。太后召集亲王,正合我意。"
她将信笺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纸张化为灰烬:"传令下去,准备接待亲王们的礼单,一切按最高规格准备,不可有丝毫怠慢。"
"娘娘这是..."巧儿有些不解。
"兵法有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太后以为亲王入京能够对我造成威胁,却不知这正是我分化瓦解她势力的绝佳机会。"
用过早膳后,苏锦绣便前往药材园查看。自从她推广新型种植法后,宫中专门辟出一片区域种植各类药材,不仅供御医院使用,也为她的医药研究提供原料。
刚到药材园,便见王太医匆匆赶来。
"娘娘,户部尚书李大人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王太医低声道,"他现在正在偏殿等候。"
苏锦绣略感意外:"李尚书?他不是一向与太后交好吗?"
"据说昨日太后召见他,但不知为何不欢而散。"王太医道,"现在朝中已有传言,说李尚书可能要转投娘娘一方。"
苏锦绣若有所思:"有意思。带我去见他。"
偏殿内,户部尚书李元华正焦急地踱步,见苏锦绣到来,连忙行礼:"微臣参见娘娘。"
"李尚书不必多礼。"苏锦绣示意他就座,"不知尚书此来,有何要事?"
李元华环顾四周,见无他人,这才低声道:"微臣有要事禀告娘娘。太后已密令三位亲王入京,意图阻挠陛下册立娘娘为后。更有甚者,太后已许诺三位亲王,若能成功阻挠,将重赏不菲。"
"这些我已知晓。"苏锦绣平静地说,"不知李尚书为何要告知于我?"
李元华面露犹豫,但很快下定决心:"实不相瞒,太后昨日召见微臣,要求户部从粮仓中挪出十万石粮食,作为笼络朝臣的资本。微臣以粮食关系民生,不敢擅动为由推辞,因此触怒太后。"
他叹了口气:"微臣为官多年,深知民间疾苦。娘娘这些年推行农医改革,实乃国之幸事。若因一己私欲而挪用民粮,微臣实在难以安心。"
苏锦绣静静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李尚书心系百姓,实属难得。不知尚书此来,除了告知这些情况,可还有别的意图?"
李元华郑重道:"微臣愿意站在娘娘一方,全力支持娘娘登上后位。只要娘娘允诺继续推行惠民政策,微臣愿尽绵薄之力。"
苏锦绣深深看了他一眼,然后微微一笑:"李尚书的心意,我心领了。农医改革本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无论将来如何,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她顿了顿,又道:"不过,我需要李尚书做一件事,以表诚意。"
"娘娘请说。"李元华立即道。
"三位亲王入京,表面上是应太后之邀,实则各怀心思。"苏锦绣语气沉稳,"我需要李尚书在朝会上提议,由户部出资,为三位亲王举办盛大接风宴,地点就定在农业学院。"
李元华眼前一亮:"娘娘此计甚妙!如此一来,亲王们亲眼目睹农业学院的成就,必会对娘娘改革心生敬佩。"
"不仅如此。"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太后派亲王入京阻挠册后,却由我出面盛情款待,这一正一反之间,足以让亲王们心生疑虑。而农业学院的显着成就,又会让他们不得不承认改革的价值。这一举动,既显示了我的胸襟,又能分化他们与太后的关系。"
李元华佩服地拱手:"娘娘谋略非同寻常,微臣愿全力配合。"
商定计策后,李元华告辞离去。苏锦绣则召来王太医,详细安排农业学院的参观路线和展示内容。
"务必将我们的农业技术和医药成就展示得淋漓尽致。"苏锦绣嘱咐道,"特别是那些已经惠及百姓的改革成果,要重点突出。让亲王们明白,我们的改革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造福万民的伟业。"
王太医领命而去,苏锦绣则前往御书房,将计划告知皇帝萧承煜。
"你的计策甚妙。"萧承煜赞赏道,"借机分化太后与亲王的关系,同时争取中立派支持,可谓一石二鸟。"
他略作思索,又道:"不过,太后毕竟是长辈,手段老辣。我担心她会有后招。"
苏锦绣胸有成竹:"陛下不必忧心。臣妾早已派周伯密切监视太后身边人的动向。无论她有何后招,我们都能提前应对。"
正说话间,太监进来禀报:"陛下,礼部尚书求见。"
萧承煜与苏锦绣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道:"宣。"
礼部尚书孙明德进入殿内,行礼后道:"陛下,老臣有要事禀告。太后已下令礼部准备祈福法会,名义上是为国祈福,实则暗藏玄机。"
"什么玄机?"萧承煜问道。
"太后意图在法会上公开质疑皇贵妃的出身,声称其有违祖制,不适合担任皇后之位。"孙明德忧心忡忡地说,"若在众目睽睽之下提出此事,恐怕会引起朝野震动。"
苏锦绣闻言,不慌不忙:"太后此举,恐怕是想借法会之机,挑起朝中争议,为亲王入京助势做铺垫。"
萧承煜眉头紧锁:"太后年事已高,怎能如此不顾大局?"
"陛下息怒。"苏锦绣劝道,"太后此举虽看似狠辣,但实则露出了破绽。我们完全可以将计就计。"
她转向孙明德:"孙尚书,我需要你做一件事。在法会筹备过程中,特意安排一批农业学院和医学院培养的人才参与。他们都是出身寒门,却凭借改革政策获得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孙明德恍然大悟:"娘娘是想借此展示改革成果,证明贵在有德有才,而非单纯看重出身?"
"正是。"苏锦绣点头,"太后若在法会上质疑我的出身,这些寒门学子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反驳。改革让天下英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这正是大衍朝最需要的气象。"
孙明德深以为然:"娘娘此计甚妙。微臣这就去安排。"
孙明德离去后,萧承煜不禁感叹:"你的政治手腕,越发娴熟了。"
苏锦绣微微一笑:"为了大衍的未来,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手段不得不学。"
回到寝宫后,苏锦绣召集了心腹商议对策。除了王太医、周伯外,还有从农业学院和医学院选出的精英骨干。
"祭天大典在即,册后大礼也将随之而来。"苏锦绣沉声道,"太后和反对派显然不会坐视不管。接下来几日,将是最关键的时刻。"
周伯上前道:"根据密探回报,丽妃的余党已与江南盐帮取得联系,似乎准备在京城制造混乱,借机破坏册后大典。"
"这正合我意。"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早已在京城各处埋下暗桩。只要他们敢动手,就等于自投罗网。"
她转向农业学院的负责人:"亲王接风宴的准备工作如何了?"
"已全部就绪。"对方答道,"按照娘娘指示,我们特意安排了农作物品鉴、新型农具展示和丰收成果汇报。还准备了各地农户的感谢信,足以证明改革给百姓带来的实际好处。"
苏锦绣满意地点头:"很好。记住,重点不是炫耀技术有多先进,而是要让亲王们看到改革如何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百姓生活。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次日清晨,苏锦绣正在批阅奏章,巧儿匆匆进来禀报:"娘娘,三位亲王已经到了城门外,预计午时便能抵达皇城。"
苏锦绣放下朱笔:"传令下去,一切按计划行事。另外,让王太医带人提前到农业学院做最后准备。"
巧儿刚要退下,又有侍女进来报告:"娘娘,中书令郑大人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苏锦绣略感意外:"郑大人?他不是一向站在太后一方吗?"
"是的,娘娘。"侍女回答,"但他看起来十分着急,说是事关重大。"
苏锦绣沉思片刻,然后道:"让他进来吧。"
郑大人进入后,行了礼,然后四下环顾,确认无人后才低声道:"娘娘,老臣有一要事相告。太后已经密令人在亲王接风宴上下毒,意图嫁祸于娘娘,从而彻底摧毁娘娘的声誉。"
苏锦绣闻言,不惊反笑:"郑大人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郑大人苦笑一声:"老臣虽曾追随太后多年,但从未想过要伤及无辜。太后此举,实在有违天理人伦。况且..."
他顿了顿,继续道:"老臣幼子得了怪病,多方求医无效,最后是娘娘亲自诊治,才救回一命。这份恩情,老臣铭记在心。如今太后行事越发偏激,老臣实在无法再追随下去。"
苏锦绣静静听完,目光深邃:"郑大人有心了。不过,此事我早有防备。只是不知太后打算如何下毒?"
"太后已收买了几名厨役,打算在宴会上的主菜中下毒。"郑大人详细道来,"毒药无色无味,但食用后会在半日内发作,症状与霍乱相似。太后的计划是让亲王们中毒后,嫁祸给娘娘的农业改革,声称是新型粮食引起的疾病。"
苏锦绣冷笑一声:"太后果然狠辣。不过,她低估了我的准备。"
她转向巧儿:"立即通知王太医,按照第二套方案行事。另外,让周伯秘密调查那几名被收买的厨役,但不要打草惊蛇。"
郑大人欲言又止:"娘娘,还有一事...太后已经在三位亲王面前承诺,若能阻止娘娘登上后位,将分别赐予他们三城之地作为封赏。"
"哦?"苏锦绣挑眉,"太后倒是慷慨,只是不知这三城是从哪里划出的?"
"正是娘娘主持农业改革后,产量大增的三个州府。"郑大人叹息道,"太后是想借亲王之手,将娘娘的功绩变为他们的私产。"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但很快恢复平静:"多谢郑大人告知。这一切,我都会妥善应对。"
郑大人告辞后,苏锦绣迅速调整计划。她派人召集核心班底,详细安排了新的对策。
"太后想借亲王之手打击我们的改革,却不知这正好给了我们分化她们的机会。"苏锦绣自信道,"只要处理得当,不仅能化解危机,还能彻底瓦解她的势力。"
当日午后,三位亲王抵达皇城,按照礼制先去向皇帝和太后请安。而后,在户部尚书李元华的提议下,决定在农业学院举办盛大接风宴。
苏锦绣亲自到场迎接,态度谦恭有礼,完全不像是与太后争斗的一方。她带领亲王们参观了农业学院的各项成果,详细解释了改革如何惠及百姓。
"此次农业改革,已经让全国粮食产量提高了三成。"苏锦绣真诚地说,"过去常年闹饥荒的地区,现在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有余粮储备。这些成就,都是陛下英明领导的结果,臣妾不过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谦虚的态度和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亲王们不禁对苏锦绣心生敬意。特别是当他们看到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变得肥沃,曾经饱受病痛折磨的百姓如今健康有活力,心中的敌意不知不觉消融了许多。
宴会开始前,苏锦绣暗中安排王太医替换了所有食材,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她特意邀请了几位中立派大臣参加,让他们亲眼见证农业改革的成就。
宴会上,苏锦绣主动敬酒,坦诚相待,将农业改革的功劳大部分归功于皇帝和朝中大臣的支持。这种谦逊的态度,与太后描述的"野心勃勃、图谋不轨"形象完全不符,让亲王们开始怀疑太后的话。
席间,苏锦绣借机提到:"听说三位亲王的封地都面临旱灾问题。恰好我们最近培育出了一种耐旱作物,不如待宴会后,我亲自为三位亲王讲解种植方法,并赠送良种,以解燃眉之急。"
这一提议正中亲王们下怀。他们的封地确实常年干旱,粮食产量低下。若能获得良种和种植技术,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席间,最年长的亲王忍不住问道:"听闻太后对贵妃娘娘多有不满,不知是为何故?"
苏锦绣微微一笑:"太后年事已高,对变革难免有所顾虑。臣妾推行农医改革,确实打破了一些旧有规制,可能让太后心中不安。不过,为了百姓能吃饱穿暖,为了大衍的繁荣昌盛,这些改变是必要的。"
她顿了顿,又道:"臣妾深知太后对大衍的贡献,从未有丝毫不敬之意。只是在国家大计面前,有时不得不坚持己见。希望三位亲王能理解。"
这番话既表明了立场,又给足了太后面子,显示出极高的政治智慧。三位亲王对视一眼,心中对苏锦绣的印象大为改观。
宴会结束后,苏锦绣如约向亲王们详细讲解了耐旱作物的种植技术,并赠送了大量良种。三位亲王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离开农业学院时,大皇子低声对二皇子说:"此次进京,恐怕事情不如太后所言那般简单。这位皇贵妃不仅才华横溢,更心系天下。登上后位,实乃众望所归。"
二皇子微微点头:"确实如此。太后可能有些偏颇了。"
夜幕降临,苏锦绣回到寝宫,巧儿兴奋地报告:"娘娘,计划大获成功!三位亲王对娘娘赞不绝口,已开始动摇立场。而那几名被收买的厨役,也已被周伯秘密控制,他们已经承认是太后指使。"
苏锦绣露出欣慰的笑容:"很好。太后想借亲王之手打击我,却不知这正好给了我瓦解她势力的机会。今日一役,不仅化解了亲王们的敌意,还赢得了他们的尊重。这一步,走得很好。"
天才一秒记住【天悦小说网】地址:tianyuexs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