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
……
这三个月来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太子监国。
温妗与陈秉元研制出的药疗效极佳,裴安渝服用了两个月后病情已是有了极大好转。
连过往对太子的病极不乐观的太医们,如今再为太子诊脉,都是连道:“天佑大魏。”
随后被天成帝吹胡子瞪眼地命人赶了出去。
天?
哪里是天?
分明是崔少夫人……
哦,不对,已经和离了。
分明是温姑娘,天纵奇才,一双妙手有回春之术!
天成帝摸着自己的下巴,随即他想到崔仲,不由又重重叹了口气。
他当初不是没有帮他,可奈何,人家姑娘心意已决。
太子如今身体既已有了好转,没道理还像以前那样,把所有朝政事务全压到他一人身上。
太子是这块料,那就尽早派上用场。
到得第三个月,裴安渝的病情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心悸都少有发作后,天成帝便在朝中直接宣了旨:命太子监国。
听到这个消息,想到上一世,在三年后,天成帝驾崩,穆云轻不由问起裴言川天成帝如今的身体。
裴言川那时坐在她的右手边,一边一手轻抚她怀中银狐柔软的毛发,一边望向她,道:
“改日我进宫,问一问皇叔。”
而后,她又从温妗那里得知了,温妗已经借由给太子请脉之时,替天成帝把过脉,天成帝如今身体康健,心态平稳,并无大碍。
朝中文臣虽对太子监国意见重重,可如今,他们已是自顾不暇。
这三个月来,徐寿可以说被大理寺查了个尽,查到最后,“徐寿案”在大理寺定性盖章。
已不是某一个单一的案子,而是多年来借职务之便,买官卖官,借吏部每三年绩效之考核,行贪污敛财之能事。
多年下来,手中田产金银无数。
即使还算不上富可敌国,可加起来,也足有大魏整整一年的税收。
至于开山寺外崖底的百余具女尸,那不仅是徐寿一个人的手笔。
徐寿确实因在某些方面能力极差,从而只偏爱幼女。
可众人万万没想到,那些在朝堂之上冠冕堂皇,为国家出谋献策的文武大臣中,竟有不少也喜好这一口。
徐寿,是最初的发起人,和联络人。
后来,却反而成了那个手握无数重臣把柄的背后之人。
徐寿甚至还专门培训了一批极聪明的女孩,让她们在床第之事时帮他套出他想要知道的东西。
有时不经意间,便攥住了那个人的命门。
天成帝在看到冷少烛交给他的初版报告后,静坐了一夜,一语不发。
这些事就发生在东都,发生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甚至,他的后宫,还有一位徐寿的亲妹妹。
而这个人,甚至给他生下了二皇子。
天成帝坐于宫中,只觉细思极恐。
他不由想到前开山寺掌寺在父皇过世前的那一卜卦——
“国土沦落,民生不保,国将不国。”
天成帝没来由地打了个冷颤。
仿佛看到了太子病逝,若北望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顺利继承他的位置,那……
“查徐寿在燕北的布置。”
天成帝的声音一片肃冷。
冷少烛听到天成帝的吩咐,却似是并不意外,反而又上呈了一份奏折。
上面,是徐寿借黄彻之手,安插在燕云关的人手。
还有,当初温妗被布置成上吊实则是受害,西郊围猎场女子那边莫名其妙进来的三头灰狼,实则是针对姜敏,那时太子正需要利班的玄机,真正针对的却是太子!
冷少烛立于殿中,直到此时,仍觉不寒而栗。
天成帝将文书翻到了最后一页,冷少烛在殿中重重跪了下来,颤声道:“老臣老矣。”
“多年来毫无所察,有负先帝和陛下对老臣的信任。”
“老臣恳请陛下,允老臣致仕,另择能人,任大理寺卿一职。”
冷少烛声音颤抖,言辞恳切,既惭且愧。
多年来,他不仅仅是大理寺卿,更是先帝和皇上在东都的一双眼睛。
他本以为,多年来,自己兢兢业业,做得还算不错。
可“徐寿案”一出,却仿佛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多少年啊,他毫无所察。
若一切真按照徐寿布置得那般进行下去,后果……
冷少烛连想都不敢想。
那时,徐寿暗中怂恿,让人来大理寺门口闹事,说他晚节不保之时,他全然未放在心上,问心无愧。
可如今……
冷少烛不由苦笑,倒还真是……晚节不保了。
天成帝看向下首跪在宫殿正中,满头华发,将头重重抵在地上的冷少烛,不由一叹。
他将文书放下,道:“老爱卿言重了。”
“请陛下允老臣查完此案后致仕。”
冷少烛长跪在地,坚持道。
金銮殿静寂。
半晌后,天成帝松了口,问:“既如此,老爱卿以为,齐明如何?”
齐明,是冷少烛一手带出来的,破案天赋极佳,如今任大理寺少卿一职。
“他不行。”
不想,冷少烛闻言,却是断然否定道:“齐明专注于破案、审案。”
“其他的,一概不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