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篮多一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青阳山,一座院落中。
苏吉利早在少年走到山下的时候就感觉到了。
下一秒,方元就感觉到周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空中阴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倾盆而下。
很多人都在躲避着雨水,有些人藏在大树下面,有些人则是往后走,有些人则是冒着大雨往前走。
这些人都是苏吉利给他们贴上了“顽固分子”的标签,有用,但不能用。
大家都知道,下雨要避雨。
在雨中行走,虽然看起来很坚定,但却是一种盲目的执着。
他最重视的,就是适应环境。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得风生水起,将厨艺传承下去。
废话!
知道避风避雨,是不够的。
换言之,就是要在避雨和持之以恒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这一点,少年就做到了。
他虽然避雨,却没有在一个地方逗留,而是顺着茂密的丛林,往山上走去,沿途还能找到一块大一点的石头,为他遮挡风雨。
几个小时后,所有人都来到了山顶。
众人纷纷向苏吉利打着招呼,只有那名布衣少年神色平静,先去旁边的河岸上梳洗了一下,然后整了整衣服,这才迎了上来。
院落中,苏吉利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对这少年的表现很是满意。
能在大雨中避得如此之快,已经证明了他的头脑和应变能力。
在丛林中前进,代表着少年的决心和不甘。
他整了整衣服,显示出他的心境和信仰。
这让苏吉利很是欣赏,认为他可以继承自己的厨艺。
废话!
苏吉利之所以这么想,也是因为他的运气不错。
凡人气运一般,就算是王侯,也是如此。
但他的运气,却堪比一般的神仙。
这已经证明了他的非凡之处,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所以,苏吉利一开始才会试探这个少年。
院子里,书生们纷纷自我介绍,终于到了那身穿麻衣的少年。
他走上前去,恭敬地鞠了一躬。
“伊尹有礼了。”
苏吉利脸色平静,但心中已是波涛汹涌。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少年就是伊尹。
难怪他的运气这么好。
伊尹,将来就是帮助汤克平大夏,定鼎江山,开创商朝的英雄人物。
是大商的第一代宰相,也是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君。
苏吉利比较重视的,则是伊尹厨道才能出众,有“御膳圣人”之称,宜尹的汤羹也因此而流传至今。
虽然现在是在原始时代,这件事会越来越夸张,越来越传说,但本质却是一样的。
伊尹的未来,将会是一片光明。
苏吉利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训练这位伊尹,如果他能帮助唐王朝打下大商王朝,那么厨艺之路必然会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就算是他,也能跟着沾光,气运暴涨,对他未来的修行大有裨益。
如果伊尹表现得好一些,或许她就能成为商朝供奉的神明了。
但这一切的前提,却是苏吉利必须赶在大商王朝建国之前,成为灶神。
…………
时光飞逝,日月飞逝。
一晃,伊尹来到青阳山上,开始了十年的学习。
他虽然是奴仆,却聪明好学,父亲又是厨房的奴仆,从小就在厨房里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所以,他在烹饪方面,一开始就掌握了很多东西,经常提出一些奇思妙想,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成绩就远远超出了其他学生。
接下来,伊尹便由苏吉利亲自指导,不仅是做菜,还有养生,识字,练武,由于知道伊尹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所以苏吉利也将做菜和国家大事结合起来,用心教导。
但伊尹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她便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弟子。
苏吉利将伊尹喊了过来,“你先回去吧。”
“这几十年来,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
“虽然我很舍不得,但世界上总有结束的时候。”
“你年纪尚小,待得见见世面,开开眼界,定能有所成就,没必要在这山中虚度年华。”
“老鹰需要经过一些磨难,才能真正的飞翔,
现在是时候了,是时候离开了。”
“等你累了,累了,就回山上隐居。”
伊尹应了一声。
自幼为奴,见惯了人情冷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出人头地。
正因为如此,他努力地想要成为厨师,得到家主的认可。
他在这青阳山中,花费十年时间,就是想要在这片天地中,多出一份力量。
他也是这么想的。
但伊尹又有些舍不得他。
青阳山中,没有人敢小看他,哪怕他是一个奴仆。
在这里,一切都是以实力为尊。
他在这儿受到了少有的尊敬。
而且,在师尊的悉心教导下,伊尹也学会了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技能,也学会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对于他而言,青阳山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园,自从他的父母死后。
对他来说,师傅就是二爹!
“多谢师父教诲,这份恩情,徒儿没齿难忘。”
“这一次,伊尹一定会全力以赴,为宗门争光,不辜负师尊的期望。”
伊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朝山下走去。
离开之前,苏吉利还特地送给伊尹两瓶灵酿,一瓶是解毒的,一瓶是治疗伤势的。
人族和九州,虽然还算稳定,但也有不少神仙。
虽然大厦王朝已经接近西山,但终究还是有一些根基的,只盼着这两坛美酒,能够助伊尹度过难关。
苏吉利还没有资格干涉王朝更迭,自然有两大势力的大人物在头疼和博弈。
他只要站在一旁看戏就行了。
苏吉利在将伊尹打发出去之后,也不是什么都不干的。
自从入住青阳山后,他便一直在积累人道三界的功德。
因此,他选择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道具,一种是书籍。
要做好工作,必须要有好的工具。
书里藏金,美人藏娇。
工具偏重于实体,而书偏重于灵性。
一个是借用,一个是继承。
一内外,一表一里,相互补充,相互补充,方可获取最多的人道功德。
所以这几十年里,苏吉利不是在教徒弟,就是在修炼,在采集凡人之物的同时,也在打造着一套又一套的餐具,从中挑选出最好的,为世人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同时,他还将自己的厨艺作为基础,将《万物食录》、《养生食录》等书籍都写了一遍,进行修正和完善。
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接近尾声,最多再有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工了。
到时候,很有可能会有三界功德落下。
他此行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