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西域诸国商贸交流的节点。
他起源于西汉宣帝时期,当时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贸易渐通,宣帝为了保持商道的通畅,故而就派兵驻守,屯垦戍边,进而筑城。因此地,地势高敞,人庶昌盛,故而取名高昌。
再后来,随着大汉王朝的覆灭,在这里的汉人因为这些年戍边的积蓄,已经有了可以独立建国的资本,因此就建立了这东西长八百余里,南北阔五百来里的高昌国。也算是当时西域一强国。
自咱们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威胁就是这突厥,后来东突厥灭亡,西突厥也就逃到了这西域列国之西边,咱们大唐与西突厥自然是要争夺之西域列国。此时的高昌国王麹文泰,也算是一代英主。可惜的则是”
王玄策话还未说完,就被周曾打断道:“对对对,我听玄奘法师说起过这个人,这人还算厚道,赠送了他不少金银财帛呢。”
“是的,就是这个人,如若说其厚道,倒不如说其经商颇有头脑”王玄策随口回到。
“此话怎讲”只听一直专心听着的小六就带着疑惑问了起来。
于是这王玄策又接着前面的话语说道:“这些年高昌百姓富庶的原因,归根到底则是因为咱们的陛下,打通了这西域商路。随着商路的繁华,这高昌国就以扼守咽喉要道的便利,百姓争相做起了生意。这麹文泰一看有利可图,不仅征收百姓的赋税,更征收这往来客商的赋税,于是这国家就富庶了起来。结果他不仅不知道对咱们大唐感恩戴德,反而阳奉阴违,暗地里勾结西突厥,损害咱们大唐的利益。殊不知,他的这份财富,也是间接的来自于大唐,如若没有咱们大唐,就没了这些客商,他那来的财富。
在贞观十四年,就是咱们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那一年,这麹文泰被金银财帛迷了心智,竟然敢断绝这西域商道,与西突厥联手掠夺伊吾,焉耆二国,并且还隐匿自突厥逃奔高昌,准备返回咱们大唐的中原人口,同时还托病不朝。
刚开始陛下也是颇为礼遇,先礼后兵,可是他依旧我行我素。在陛下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是派遣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钧出兵攻打高昌。”
小知识:门关,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之后,沿着丝路,西域的石输入中土,故此关因此而得名。在唐初是大唐与高昌的分界关隘
本章完
第十八回:使焉耆缔结合约入龟兹暂时顺利上
只见这王玄策顿了一下神之后,接着又说道:“可是万万没想到的则是,这麹文泰竟是如此胆小之人,他自以为咱们大唐与这高昌王城之间,相隔数千里的隔壁荒漠,大唐军队必不会至。
只可惜他太不了解咱们大唐军队了。咱们的军队岂是能被,这恶劣之环境隔绝的吗君不见当年咱们在冰天雪地之地,追击吐谷浑慕容伏允两千余里。
当大军到达这碛口之时,麴文泰听闻此消息,顿时就给吓死了,其子麴智盛就继承了王位。再后来,咱们大唐军队就攻克了这高河城,麴智盛于是就投了降。其他城池也望风而降,一战得城二十二座,人口一万七千余人。
鉴于高昌位置的重要性,还记得当时我初到京师,在江夏王的带领下,见到了陛下。再后来陛下就采纳了我和魏大夫的建议:用高昌人治理高昌人,将高昌改为西州,在浮图城置庭州,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又将以前高昌掠夺的焉耆土地和百姓归还了焉耆。至此,一战而平定高昌。至今日,算下来高昌国已经亡了七年。这就是这高昌故地,为何还属于咱们大唐的原因了
“大哥说的对,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下场,这麹文泰如此阳奉阴违,就该受到这样的惩罚”周曾颇为开窍的说道
“呀哈,你今个怎么这么开窍”陈茂材随口又调侃道。
“我向来也不笨呀”周曾立马就答复到。随着气氛的缓和,一行人哈哈大笑的,朝着前方走去。
日出日落,又是一些时日的行程,他们就到了这高昌故都高河城。只见这高河城依旧是城墙高筑,来来往往的客商,让这个方圆七八里的都城显得颇为热闹,虽说高昌已灭,不过经过这些年大唐的署理,依旧保持这繁华。
经过这一日的休息之后,又简单补充了一些食物和所需物品,一行人,就这样又上路了。目标焉耆国。
虽说历史都是胜利人抒写的,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纵览二十四史,秉承的原则基本都是,客观公正的观点。铭史以记之,正是为了警示后人,让后人少走弯路;只有这样,历史才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这就是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的不同。而这一份真诚,正是后朝人,为了前朝人秉承的客观,秉承的良心,秉承的史官基本之正义
但见这陈茂材,翻看这玄奘法师编写的大唐西域记这样给众人解释到:“这焉耆至今立国已有近千年,在汉书西域传已经有了记载。至如今这焉耆国东西长六百多里,南北阔四百来里。四面环山,道路险阻,易守难攻。泉水、溪流交织入带,故而引导水流灌溉田地,土地之上适宜种植的物甚多;特产则有梨,并且颇为香甜酥脆。气候温和,民风淳朴,文字以吐火罗等梵文为主”
当听闻此地出产的梨子颇为香甜酥脆之时,这周曾等人的口水,就这样滴溜溜的流了出来
其实这焉耆的历史颇为复杂。虽说已经立国千年,并且自大唐立国以来,这焉耆国王龙突骑支也一直与大唐保持这友好之关系。再加上在贞观十四年也是因为焉耆的求助,李世民才为了维护西域的秩序,进而攻灭了高昌国。
所以这龙突骑支也是颇为感激大唐,每年均是按时朝贡。可是人老了,有时候都偏爱自己的子女,在贞观十八年,其闺女也于前些年,嫁给了西突厥将军阿史那屈利的弟弟阿史那屈支。凭借这层关系,这阿史那屈利让其弟媳多番说服其父王龙突骑支。
随着龙突骑支的年老多病,且对这个宝贝闺女宠爱有加,因此也就渐渐的倒向了西突厥。当时的安西都护郭孝恪,也派遣了好几个使节,劝说其回心转意,但是他依旧我行我素,鬼迷心窍,依附西突厥,不按时朝贡。
介于如此的冥顽不灵,安西都护郭孝恪就以他的兄弟龙粟婆准为向导,进而杀进了焉耆城,抓住了这龙突骑支。最后在焉耆贵族的拥护之下,拥立了这龙薛婆阿那支为新的焉耆国王。
当一行人,从王玄策的口中知道,这些年焉耆国与大唐的关系还算不错之时,也都是颇为的放松与安心
日出日落,又是些许时日,经过这一路的风餐露宿,他们终于来到了这水草丰美,河流交错的焉耆王城博格达沁城。只见这博格达沁城方圆六七里。三面环水,地处戈壁荒漠的一处绿洲旁边。
到了这城门口,一行人均牵着马,缓步走了过去。守门兵士一看这么一大队人马,且都是唐朝官人的打扮,故而些微有点吃惊。但见这周曾走了过去,很是有礼的对他们领头的说道:“我们是大唐天可汗陛下,派来的使节,出使你们焉耆国,拜见你们薛婆阿那支国王,请劳烦通禀一声”。
这领头的兵士,得到这一明确信息之后,随即客客气气的回复到:“列位使节请稍等,容我进去通禀一声”话语之后,一方面吩咐其余兵士好生接待,一方面又飞一般的朝着这博格达沁城内跑去。
没多大一会,只见城门两侧,已被从城内出来的兵士,扫清了道路。随着一辆奢华的马车缓缓使出,待其停稳之后,就从这马车之上,走下了一衣着颇为华丽的中年男子。
而这男子,正是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因为一直以来与大唐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听闻兵士禀告,说大唐国派遣使节出使焉耆,目前已经到这城门口之时,也就顾不上什么王者之尊。为了显示隆重,特决定亲自出郭相迎。
当王玄策看到薛婆阿那支如此大礼之时,连忙迎了上去。因为在这大唐的宽泛疆域之内,西域诸国国王均是郡王之级别,所以王玄策见了这焉耆国王,自然是不需要下跪,仅仅只事按照大唐之礼节,伸出双手,长长一揖道:“大唐国使节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奉天可汗陛下旨意出使焉耆,不曾想大王竟亲自出郭相迎,玄策实在是承受不起”
小知识:龙突骑支,西域焉耆国国王。郭孝恪攻灭焉耆之后,俘获龙突骑支与其家人,并遣送长安,后被李世民释放。649年,唐太宗去世后,龙突骑支被雕成石像,竖立在唐太宗的唐昭陵旁。永徽二年651年,龙突骑支的弟弟龙先那准去世,唐高宗放回龙突骑支,让他重新当焉耆国王。
本章完
第十八回:使焉耆缔结合约入龟兹暂时顺利下
“王长史过奖啦,你不远万里出使我焉耆国,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薛婆阿那支面很是热情的回复到。
在一番寒暄之后,他执意要邀请王玄策同乘回宫,王玄策虽多加推辞,但始终拗不过他的诚恳。于是,但见这薛婆阿那支亲执王玄策之手,一同登上了,他这装饰的颇为豪华之马车。一行人跟随车驾,向着焉耆王宫走去。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他们就来到这焉耆王宫。王宫虽然不大,但是颇具威严。但见这周陈二人引着大唐使团的所有成员,跟随在王玄策左右;而薛婆阿那支则引着一众大臣,尽数陪伴。
随着这正式接见仪式的开始,只听这王玄策这样说道:“我奉陛下旨意,出使列国,大王之焉耆国则是我等的第一站,鉴于两国之间交往深厚,故而特奉上陛下赠送给贵国之国礼。”
随着王玄策话音刚落,只见在周曾和陈茂材的引领之下,众人尽数呈送出了这梵文译本的道德经以及老子画像。同时还呈送出了这紫陶素面茶具一组和岭南黑茶两份。
紧接着王玄策又一一的给焉耆国君臣,一本正经的解说到:“这道德经我大唐子民自小均习之,至如今已流传千年。鉴于列国派往太学之学生,也都修习这本经书。且在我大唐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之下,刚刚翻译好这梵唐对照译本,故而决定当做国礼赠送给大王。
另一方面我们唐人饮茶之风颇为盛行,且茶之用,不仅有保健,更有强身健体的好处;故而也在我天可汗陛下的授意之下,赠送于大王,以求大王福寿安康,修两国万年之好。”
当其听闻大唐国赠送之国礼,以前不仅没有见过,更未曾听过之时,也是颇感兴趣。于是在侍从的引领之下,他亲自走下王座,打开这老子画像。不仅感觉画的颇为慈眉善目,更是一派祥和之气。当翻看开这梵文译本的道德经,仅仅拜读了几句,就不经意的被里面的话语所深深的吸引,故而颇为满意的点这头。
当望见这精致小巧的陶罐、陶壶、陶杯、茶箩、茶碾之时,也很是新奇。于是开口问到:“不知这些物件该如何使用”
“既如此,那就给大王演示一番可好”王玄策随即回到。
“好,好,如此甚好”薛婆阿那支甚为欢喜的回答这。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但见这陈茂材,温文尔雅的加炭、添水、生火,不仅细细的碾压这上等的岭南黑茶,同时更将这茶末精细的过筛,制成茶粉。待水沸腾之后,缓缓的投入茶粉,经过三煮三沸,水之颜色也有透明变成了亮红色,顿时大殿内茶香四溢。看着茶已煮成,陈茂材细心的温杯之后,随即将这茶汤,轻轻地斟入紫陶茶盏之中。
在王玄策的示意之下,这薛婆阿那支轻轻捏起茶盏,小心的咂上这么一口,顿时心旷神怡,口齿生香。满心欢喜的连连感谢大唐国赠送的国礼。
随着这气氛的融洽与轻松。两国之间的国事商谈也颇为顺利。在获得这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与大唐永杰同心,永不叛唐的承诺之后。双方不仅长叙了两国之间的友谊,更缔结了颇为友善和平的国书。
随着正式商谈的结束,自然而然的就开始了这欢迎宴会。当王玄策看到这国宴,不仅奢华而且丰盛之时,不由得也感觉到了这大唐威服四海之盛景。能被如此礼遇,全是因为背后有这一个强大的祖国。推杯换盏之间,不仅交换了友谊,更增进他们之间的私交
宴会之后,他们又经过几日的休息与简单补充,一行人就辞别了这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鉴于宴会之上的私交渐深与相谈甚欢。这薛婆阿那支在心气高涨之下,又亲自将他们送出了这博格达沁城外五里。在王玄策等人的再三致谢以及推辞下,他才依依不舍的返回这焉耆王城。
伴随着浓浓深情,一行人从这博格达沁城出发,沿着繁华的商路,往西南行走二百
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战将王玄策》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