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
,以英国和法国本土以及他们所属国家的本土及岛屿为根据地,向明军的所占领区域展开进攻。
这一百万欧洲盟军的总指挥仍然是英国的克伦威尔,副总指挥是法国的王后奥地利的安娜,安娜不在国内的期间,由他十四五岁的小儿子路易十四当政。
这个欧洲最著名的女人之一,现在觉得也应该让她的儿子历练一下了。这一点她觉得不妨应该学学中国人,有的还在襁褓之中都当了皇帝。
因此她御驾亲征期间让儿子路易十四亲政。
消息传到了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朱由崧不禁呵呵大笑,“先是欧洲20国四十多万军队,被朕打跨以后,他们又组织了十六国的100万军队,现在朕也组织了包括大明在内的12国的近三十万军队,这是要打世界大战吗那这一战朕更得亲自指挥啦”
朱由崧为了更加接近战略前沿,他打算移驾波兰的华沙。
朱由崧带着御营卫队等几千人马和一批随行护驾的文武官员正要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时候,接到来自美洲的消息。
李自成率领十几万远征军渡过白令海峡,驱赶英法殖民侵略军,现在已经拿下了整个阿拉斯加州和阿拉斯加湾,正在向加拿大进军,加拿大现在还是法国的殖民地。现在美洲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也联合起来了,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也改变不了吃败仗的命运。
李自成指挥战的能力是很强的,其旧部的勇猛和大明远征军的无敌,再加上有先进的火器,船坚炮利,这些英法殖民军哪能是他的对手李自成的人马可谓是无往而不胜。现在美洲的8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插上了大明的国旗。
捷报传到朱由崧那里,这位弘光大帝高兴得简直合不拢嘴了,“鸿基真能干,不负朕望,大明的忠臣也”
正文第942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上一更
朱由崧看完李自成从美洲写来的捷报奏折,非常高兴,接着刷了一道旨意,对李自成及其部属大加褒奖,让他们再接再厉,加快征服美国人的祖宗。
现在的形式一片大好,大明朝四面出兵,世界各洲各国竞相臣服。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就能一统全球了,朔造一个全球超级大明朝,当一回全球大帝国的超级帝王,真实现普通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宾莫非王臣,从南极到北极,从西欧到东亚,唯我独尊,无论走到哪里都为所欲为,那该有多爽啊
这样的梦想,不再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了,而是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朱由崧嘚瑟着,带着随行护驾的官员和御营将士,离开了克里姆林宫。
现在第一任莫斯科督抚袁继咸已经于一个月前到任,这是大明历史上的抗清民族英雄,被清鞑子抓住后慷慨就义,由于朱由崧的穿越也改变了他的命运,现在任大明朝的兵部右侍郎,这次被选拔到莫斯科做父母官,封疆大吏,内阁荐举,朱由崧知道他的履历,为官清廉,总督过江西湖广等地的军务,莫斯科第一任高官当然需要这样的贤才良将,因此朱由崧便诏准了。
袁继咸五六十岁了,老头做梦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到莫斯科做官,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官,一方的督抚,仅次于督师,兼有总督和巡抚的职权,总督能够调动兵马,巡抚行使行政权,这完全等于莫斯科的一把手啊
这些皆是拜陛下所赐,老头感激涕零心潮澎湃,觉得这次就是死到任上也值了。他踌躇满志从北京不远万里来到莫斯科,带着他的按察使司,承宣布政使司,都司等三司幕僚和上万军队,要治理这些大鼻子们。
这些当然都是汉人,上万的军队也不是大明远征军,而是大明的地方部队,这些部队主要不是用来打仗,而是用来维护治安,保证督抚和三司等衙门的正常运转。另外,也是为了防止民变。
刁民什么时候都有,何况是刚刚征服的这座域外大都市必须得有一定的枪杆子。
袁继咸来到莫斯科还没多长时间,不过他已经适应了,带着其三司衙门的重要官员都出来为陛下送行,还有很多莫斯科的市民,也自发涌上街头欢送。
政府灭亡了,他们成了亡国奴,按说,这些当地的居民应该沦为阶下囚徒任人宰割。政府欠下的血债,肯定要让他们来偿还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当地的居民这么多天了,并没有受到任何的虐待和侵扰,更别说杀戮了。他们的财产受到了保护,人生有了安全,城中秩序一切照旧。
现在新政府非但没有加征他们的税,还减轻了他们的税赋和徭役,本以为要引发一场大地震,很多市民都逃难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切过渡的如此平稳,很多人去而复返,渐渐的他们接受了这个新政府。
不管是哪里的老百姓都是最知好歹的。看来这位弘光大帝治下的大明政府真的是理想的政府,比原来的当权的新贵族压榨人民,盘剥剥削,鱼肉百姓,要胜强多少倍,这样的政府早该垮台,他们也不用再起义了。
现在听说他们的新陛下弘光大帝要离开这里了,都自发的走上了街头,有的想一睹弘光大帝的风采,有的是想送行,有的是想看热闹,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一天莫斯科万人空巷。
仅仅两个多月,朱由崧一看,便获得了如此高的民意支持,可以啊,应该说,沙俄的广大老百姓还是比较不错的,反动恶的主要是以阿历克西一世为代表的那些沙俄当权派,他们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的已经得到了万劫不复的下场,这些老百姓只要安居乐业,不从事反对朕反对大明的活动,今后朕不会亏待他们的,不会歧视他们,也会把他们当自己的子民来看待的。
朱由崧这样想着,威风凛凛锦衣卫前面开道,随行护驾的文武官员前呼后拥如众星捧月,一千火枪营将士阵亡的当然已经经过补充了紧随其后,再接着是3000御营铁骑,数千人马浩浩荡荡离开了莫斯科,数日之后来到了波兰的华沙。
现在的华沙也是欧洲少有的大城市,截至目前这座城市也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后来这里成为波兰的首都。
正在捷克公国指挥大明远征军的张献忠等军将得到这一消息,大受鼓舞,只要有陛下在,什么事他们都不怕,打不胜的仗,攻不下的城,解决不了的难题,陛下统统兜底,这是张献忠等人跟随朱由崧征战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不只是大明朝的远征军大受鼓舞,大明指挥下的十一国欧洲盟军也都有了激情。
现在意大利境内,普鲁士境内,以及周边的海岛全都是英法十六国盟军了。
和英法16国盟军100万军队对峙的就是十几万大明远征军,还有11国的欧洲亲明盟军15万人,也就是说,大明12国盟军接近30万。
另外在四周的黑海,里海,波罗的海,地中海,荷兰的北海岸,双方的水师也在对峙着。
朱由崧的圣驾刚到华沙的时候,陆上的战斗和水中中的战斗都打响了。
明军及其盟军的前敌总指挥,当然就是二路兵马大元帅张献忠。
英法盟军仗着人多势众四处围堵明军及其盟军。
张献忠先把大明远征军的十几万人马包括两万名特战兵撤下来,押后阵。
就这样,16国盟军跟11国盟军,在不同的地域和水段激烈的交火,双方动辄就投入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欧洲人跟欧洲人冲杀成了主战场。
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大战,近三十个国家的军队参战,先后投入总兵力超过百万,规模空前,而且他们全都动用了最先进大火器,火枪和大炮,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最尖端的杀人武器了。
一时间,欧洲的各个战场打得热火朝天,不管是陆上的还是水战,欧洲人打欧洲人也格个卖劲,互有胜负,双方的伤亡都很大。
正文第943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更
把这一次战争定义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似乎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因为根据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是主战场。这是帝国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投入了兵力上千万,受阵亡的将士多达数百万,平民有1000万的伤亡。
与这样战争规模相比,眼前这次战争似乎没有这么大,规格似乎也没有这么高。
然而,在冷兵器时代,双方能投入上百万的军队,而且欧洲将近30个国家卷入这场战斗,这早已经远远超出了两个国家交战的范畴,把它定义为世界性的战争名副其实,而且这样规模的战争尚属于首次,称他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恰如其分。
战争初期阶段,双方打的都很激烈,双方的伤亡都很惨重。因为那边英法是后起之秀,他要挑战世界霸主荷兰和西班牙,而他的对手也不是弱势一方,荷兰是当时的欧洲列强之一,还有投降大明的沙俄军队,另外波兰和乌克兰等,双方的火器水平也大体相当。
因此,在战争初期,双方难难分高下,全都伤亡惨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英法为首的20国同盟军占了上风,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另外更重要的是,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荷兰等国,战争最终打的是经济战,时间一长就分出高低来了。
就在以荷兰为首的11国欧洲盟军支持不住的时候,朱由崧命令张献忠出击,十几万大明远征军包括2万特战兵是朱由崧的杀手锏。
这支队伍以超强的战力和先人一步的火器装备本来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在双方打到胶着状态时出击,更是无往而不胜。
因此这十几万人马的加入,立即扭转了战局。以英法为首16国盟军开始打败仗了,接着以荷兰为首的11国盟军配合大明远征军转入反攻,欧洲的16国盟军败得一发不可收拾。
很快张献忠的人马和欧洲11国盟友的军队占领了意大利,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兵锋所到之处无坚不摧,这些国家不想被亡国灭种只有宣布无条件投降。
远在亚洲的大明朝本土,这个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迎来了弘光大帝光复大明以来的第五次对农民减负减税,受益人口达到六千多万,万千民众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崧一方面发动对外战争,一方面对国内农民减负,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自古以来战争打的都是银子,有些国家的统治者为了转发国内矛盾对外发生战争,这样没有战争的时候对农民盘剥,发动战争的时候,更是敲诈勒索,加收各种税收,强迫他们服兵役,闹得民怨四起。
那是朱由崧光复大明之后就开始对农民减赋减税,对外战争这几年又连续减了几次,眼前这已经是第五次了。
也许有人会问,朱由崧连年战争,消耗这么大,所需要的军饷,粮草给养从哪里来
主要是来自国库,但是国库不会长银子。农民的赋税虽然减轻了,朱由崧通过加征商业税来弥补。因为朱由崧知道,商人都比农民有钱。就是在明末战乱的年代,在大明朝偏安江南时期,江南的塞北的这些商人都富得流油。
最著名的就是晋商,徽商,浙商,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大晋商富可敌国,还有著名的福建郑氏集团,也就是郑芝龙家族,亦商亦盗的那几年,垄断了整个台海峡,生意做到了南洋和东洋,无论是哪国的商船,或者军舰,没有郑氏集团的允许,休想从这里通行,就是大明朝廷也没有办法。不拿钱行吗钱拿少了都不行,可以想象他们手里有多少银子。
让有钱的商人交税,逐步增加他们的税收,是朱由崧的治国理念之一。农民本来就没有钱,种好他们的地安居乐业就行了,非要强迫他们交税,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还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李自成张献忠不都是例子吗这纯粹是愚蠢之举
相反,减轻他们的税收,一定能够取得广大老百姓的支持。这一点,朱由崧脑子是清醒的。
尽管商人有钱,但是商人的本性是唯利是图,让他们多掏腰包,他们愿意吗
朱由崧有的是办法,一个是用枪杆子树立权威,二是用政府行为变相的给商人好处。鼓励他们到海外贸易,每征服一个地方,比方说边境的少数民族和沙俄,让他们到那里经商,政府可以派军队为他们护驾。
这样来说,商人得到的好处,与政府多收他们的税,简直是大巫见小巫,因此这些商人都乐此不疲地争着交税,有的还主动多交,用这种方法巴结官府,以抢先获得商机,赚取更大的利益。
另外战败国的赔款,还有对内惩治贪官污吏,没收他们的财产所得,也全都上缴国库。
因此这几年,大明朝一边对外打仗,有时候是
小说推荐:【顶点中文网】【快眼中文网】《美食:美食系神豪》《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福晋来自末世[清穿]》《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全民星海时代》【创读小说】《在求生综艺被植入大佬人设》《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星星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