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陕西的盐税大幅度缩水,边饷越来越不足,对方想要恢复旧例而已。
当然,仅就此而言,即便丘兆麟有着某种私心,但于国,还是有着最大的裨益。
“可以,朕不日就会颁发一道旨意,恢复河南的食盐供应地。”
崇祯轻轻点了点头,几乎想都没有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进而又补充道:“而且,相比于从两淮运盐,通过水路,沿着黄河顺流而下,陕西盐要便宜的多,如此一来,多多少少可以减少河南百姓的开销,以此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的眸子里光芒闪动,脸上的欣赏之色愈发的明显,笑意更浓,做出一副恍然的模样,赞许道:“对了,丘兆麟,朕听闻,你在河南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恢复生产,力倡移风易俗,发展教育,修建城池,疏通驿路,训练乡兵,降低赋税,减轻民负,创建义仓,赈济贫穷,干得不错,值得嘉奖”
刹那间,就像三伏天吃了一口雪糕,丘兆麟有那种透心凉一般的心飞扬之感,心中暖暖的,有着皇上的亲口肯定,感觉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谢皇上盛赞”
寥寥五个字,配合着脸上浓浓的喜悦之情,最能阐述丘兆麟此时心中的激动。
“启禀皇上,丘大人的那番施为,前朝之时,可没少得罪魏党,由于丘大人刚正不阿,秉性刚直,不愿意依附奸佞,结果多次忤逆魏忠贤而遭到排挤,在天启五年之时,不得不愤而辞官。”
一旁的毛九华突兀的说出了这一番话,替丘兆麟陈情,那动情而义愤填膺的模样,很是出乎大殿里其他人的意料。
最为一个明史专家,“崇祯”当然知道丘兆麟这个人,绝对是属于能臣干吏的一类,召为河南巡抚还没有一年,种种的施政方略,彻底触犯了河南的地方豪强和权臣,返回官场还不到两年,就落得个被劾去官,死因也是一种迷,充满离奇,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听得频频点头,崇祯的神色很是凝重,刚欲说些什么,毛九华的声音再次响起,回荡在大殿之内。
“而且,丘大人复任这一段时间,又因实施保甲,整顿军备,着实得罪了不少的权贵乡绅,那些人暗地里勾结在一起,沆瀣一气,想要弹劾丘大人,让丘大人做不成这个河南巡抚,更有甚者,反应激烈之人,想要危及丘大人的性命。”
刚开始的时候,丘兆麟还要谦虚一番,但一听到毛九华后面非常直白的话语,心生感激的同时,他却默然了,神色凝重之中,又不乏浓浓的坚毅和执着之意。
“哼真是好胆,胆敢威胁朝廷的从二品官员,活得不耐烦了,朕倒是想要看,谁人敢那样做”
崇祯冷冷地吐出这么一句话,眸子里寒光闪烁,杀意渐浓,越来越炽盛,没有人比他这个“崇祯”皇帝更清楚,更明白丘兆麟这一番举措的重要性,极具有战略性眼光。
不管是对河南一地,还是整个大明王朝,短期亦或是长期,都是非常的重要,几乎是到了举足轻重的地步。
如果丘兆麟能够长期任职为河南巡抚,不断地加强保甲制度,整顿军备,后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也不会那么厉害,高迎祥等人进入河南,也不至于无兵可当。
渑池渡之后,起义军诈降突破黄河天险,之所以在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民怨沸腾虽是主要原因,但也不乏河南兵备松弛的原因,驻军少得可怜,也就是勉强可以用于守城,无力主动出击。
毕竟,如果河南的各个卫所兵丁充盈的话,军纪严明,即便是后来的起义军诈降成功,渡过黄河,河南的官军也能快速做出反应,迎头痛击,围追堵截,以此策应围剿起义军的官军。
然而,按照历史,如果就是如果,世界没有后悔药,丘兆麟不仅离奇的死了,他的那些政策也被破坏殆尽。
“崇祯”暗暗点头,心中暗想,我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朱由检,顶不住压力,不知道丘兆麟的重要性,一有官员弹劾,一有人吹耳边风,就将其拿下了。
哼,既然我来到了这个年代,有知道这些事情,就不会让丘兆麟这样的悲剧发生。
“崇祯”这样心中做出决定的同时,也相信,如果丘兆麟的政策能够长期坚持的话,并由其主持,就算有大量的乱军流传到河南,也不至于无兵可用,高迎祥那些起义军的声势也不会那么大。
当然,随着历史的车轮正在发生偏离,转移原来的轨迹,还会不会出现后来的大规模起义军,很难说。
毕竟,孙传庭与洪承畴的提拔,已经是在改变历史,还有那些治理陕西的诸多政策,以及三饷的免除,都极大的减轻百姓的压力。
脑海里飞速闪过这些念头,崇祯暗暗长呼了一口气,紧接着,将目光投到丘兆麟的身上,郑重地继续说道:“丘兆麟,不管外界有什么流言蜚语,你都要坚守本心,在河南巡抚的任上一天,就要继续那些惠民和稳定地方之策。”
语速稍稍放缓,话语更加的和善起来,充满鼓励之意。
“倘若真的有人弹劾于你,若是没有铁证,谁也动不了你这个河南巡抚。即便是最后真得有所谓的铁证,朕在这里给你一个承诺,如果真出现了那种情况,也会给你一个当面陈辩的机会,自证清白,反驳那些指控。”
听到极为强调的最后一个“铁证”二字,满含深意,丘兆麟心潮澎湃之时,毛九华更是震撼不已,他有怎能听不出这两个字的弦外之音
精彩
〗
第一百零七章遐想满天飞上四更
就算是真得有什么所谓的铁证,他这个皇帝也是持着怀疑的态度,到时候,你丘兆麟可以进京,当着朕的面,与那些弹劾之人抗辩与反驳。
总之就是一句话,谁也别想轻易拿下你这个河南巡抚
这是怎样的殊荣这是什么何种的信任这又如何的不让人心生羡慕之意
有了皇上的这个允诺,在这个风诡云谲的官场之上,就等同于多了一条命,一个护身符,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有多少人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自辩清白,当着皇帝的面,陈述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样的允诺就是一个护身符,亦有极大的威慑性,毕竟,再这样消息闭塞的时代,有许多的指控都是无中生有,经不起反驳和仔细推敲。
“谢主隆恩”
丘兆麟喊出这一句话之时,满脸的诚恳之色,长施一礼,深施一躬,进而有一些动情地继续说道:“皇上,只要微臣在任一天,对皇上,对朝廷,臣定当鞠躬尽瘁,以效犬马之劳。”
虽是轻飘飘的几句话,却是丘兆麟心中的诚挚之言,是他对崇祯的一种宣誓,一种表忠心。
轻轻点头,崇祯没有过多的矫情话语,转而将目光放到一侧的李若珪身上,朗声说道:“李若珪,你安排一下,通知锦衣卫在河南的分支点,密切留意一些人的动向,如果有人意欲对丘兆麟不利,立即将其抓起来,并揪出幕后的主谋,朕倒要看看,是谁那么大的单子,居然敢动我大明的官员”
意欲两个字,而不是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仅此一点,足可见崇祯对丘兆麟的重视,让他人再次羡慕不已。
“是,皇上,末将领旨”
“还有,李若珪,从锦衣卫里面挑选几名好手,贴身跟随丘兆麟,保护他的安全。如果丘兆麟有一个闪失,或者遭遇什么不测,我就让你以命抵命。”
“是,皇上,末将遵命。”
回答之时,李若珪这次的心情格外沉重,有着难言的苦涩。
崇祯并未理会,也不在乎李若珪的心情如何,而是再次说道:“对了,两天之后,分别将福王朱常洵与世子朱由崧送往凤阳皇室监狱和京师的福王府邸。”
很显然,不仅仅是李若珪,就连大殿的其他几人,都是微微一愣,没有想到,这还不到一天的时间,皇上就有了处理福王世子的结果,事情显得有一些过于急切和仓促了,差不多就是迫不及待,如此一来,不得不引起一些人的遐想。
李若珪转瞬就反应了过来,连忙答道:“是,皇上。”
这个时候,崇祯早就换了另一副神采,看向丘兆麟,笑着说道:“实施保甲,整顿军备,丘兆麟,想必这些需要一笔不菲的花销吧”
“嗯,是的,皇上。”
丘兆麟脱口而出,条件反射一般的回了一句,紧接着,进而又说道:“皇上明察,要想实施保甲,整顿军务,是一项很大的财政支出,以河南目前的财政而言,难以为继,还望皇上能够从国库划拨一笔银子。”
“这可不行,如果只是指望着朝廷划拨银子,可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崇祯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了,丘兆麟刚一流露出难掩的失望之色,就要说什么,崇祯淡淡一笑,随之抛出了一个新的解决之策,使得丘兆麟眼前一亮,再次燃起了希望。
“呵呵不要气馁嘛,朕虽然不会从国库中划拨一部分银子给你,却可以从查抄福王府的财物之中,拿出两百万两白银,为你那些政策的启动资金。”
紧接着,崇祯又丢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而且,凡是福王在河南的封地,都交给你处理,可以折扣为现银,为军饷,亦或是一些劳力报酬。”
刹那间,大殿里的众人震撼非常,心中翻起了惊天骇浪,遐想满天飞,有了某种猜测,难道难道,皇上削去藩王这个称号,将那些土地退还于民
看到众人的表情,似乎是猜到了他们的心中所想,不等有人询问,崇祯却像是自语般的喃喃道:“你们想的没错,朕准备削去福王这个藩号,自然而然地,那两万顷良田就成为了无主之物,收归于朝廷。”
这次轮到崇祯意外了,对于削藩之事,杨启聪和李若珪这些人反应平淡,他还能理解,但像毛九华和丘兆麟这样的科班出身,一代大儒,对于伦常纲理、祖训极为敏感之人,近乎于迂腐和顽固不化的程度,现在却没有出言反对,完全出乎崇祯的意料。
一开始的时候,准备公开削藩的态度之时,首先拿福王开刀,崇祯有过最坏的打算,将会引起激烈反对的声音,因此,特意准备了许多言词。
然而,这些言词却没有了用武之地,至少是现在,还没有人反对。
在短暂的沉寂过程中,“崇祯”的心里不禁暗想,在明末时期,诸王的恶劣行径,朝廷的一个沉重负担,不仅百姓对他们没有好感,恐怕明朝的官员早就非常憎恶了。
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福王朱常洵分封之时,就充满了争议,惹怒了许多人。
尤其是国本之争,围绕着这个问题,大臣们与皇帝争斗了长达十五年之久,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仰仗着皇帝的宠爱和偏袒,朱常洵更是肆无忌惮,可谓横行霸道,无人敢惹。
因为他,想要将其立为太子,万历皇帝前后共逼退四位首辅,内阁官员十余人,涉及到的朝中与地方官员更是多达三百余位,其中的一百多人,或是被罢官,或是被解职,亦或是被发配,更有甚者,遭到廷杖,扒掉裤子,当众打屁股,可谓是极尽羞辱
当然,从这些事情不难看出,当年的国本之争有多么的激烈。
心中闪过这些想法之时,“崇祯”轻轻点头,不禁有了新的猜想,削去福王,无人反对,或许是人神共愤的结果,朱常洵引起了众怒。
一念及此,“崇祯”愈发觉得有理,愈发有这种可能,要是这样的话,就再好不过了,正合他意。
想到这些,崇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些许笑意,在如此寂静的氛围之中,显得有一些诡异,看在别人眼里,却是又不一样的想法。
第一百零八章遐想满天飞下五更
遥想当初,福王虽是皇上的亲叔叔,却也是泰昌皇帝皇位的最大威胁之人,由于神宗皇帝的种种偏爱,皇上的父亲泰昌皇帝可没少受委屈,差一点被废掉。
当然,其中还不乏刺杀,比如有名的晚明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在大殿里许多人看来,皇上之所以裁撤福王,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那是在为父亲报仇
而且,皇上的母亲刘氏,虽是被其父所杀,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生母之死,与福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在其他人暗暗揣摩之时,恍惚间,几乎是不受控制的一般,“崇祯”的脑海里忽然浮现了朱由检儿时的记忆。
五岁之时,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罪行,母亲刘氏,被极为敏感而又倍感憋屈压抑的亲生父亲活活杖责而死,先后由庶母西李和东李抚养成人,直至后来被亲哥哥天启皇帝封为信王,处境才稍好一些。
这一刻,“崇祯”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心中沉重的同时,反而有一些同情朱由检,有一些理解他为何那么猜忌成性,很难相信哪个文臣武将
原因很简单,幼年的经历,遭遇到了种种不幸,使得朱由检的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无法平静下来,更有一种极为强烈的,迫切想要证明自己,以此表明自己的自信。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朱由检登基之后,格外的勤于政事,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生活更是节俭到令人咋舌,古来罕见。
而朱由检的这一些表现,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内心缺乏安全感使然,逼迫自己忙于正事,无法分心他处
小说推荐:《谁教你这么御兽的》《无限公路就业指南》《我不是文豪》《渣攻改造,BE改写HE》《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我在漫威当魔王》《岁岁平安》《我是一颗武装卫星》《岁岁平安》《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达人秀》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