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十九、降将和死士
我们再把时钟拨回到六一七年十一月。
李渊攻取长安,建立了以杨侑为旗帜以自己为核心的新的国家政权。在东扩的过程中,司马刘文静遇到了隋王朝的大将军屈突通的阻滞,两军对峙了一个多月。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作了交待。
为了打破僵局,屈突通命令桑显和夜袭刘文静的大营,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刘文静和左光禄大夫段志玄竭力苦战,一举打垮了桑显和的进攻。桑显和只身逃走,部众则全被俘虏。屈突通偷鸡不成蚀把米,越发困窘。此时,有人建议他投降,他哭泣道:“我一身侍奉两个君主(文帝炀帝),他们对我恩重如山。现在国家危难,我不能食朝廷俸禄而不为主上分忧,更不能做背叛投降的不义之举。”
他摸着自己的脖子说:“我意已决,准备为国家挨上一刀!”
他慰劳将士之时,每次都是慷慨激昂,痛哭流涕,部众都十分感动。
李渊派屈突通的家僮前去招降。这个僮仆平时跟屈突通关系不错,也算是深得老爷信任。但想不到的是,屈突通完全不念旧情,一听说是来替李渊当说客的,就当即将他杀死。他听说长安已经失守,家属都被李渊俘获,就留下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率军东去,准备奔往洛阳。但令屈突通料想不到的是,他这里前脚刚走,桑显和就献出潼关投降了刘文静。
刘文静立刻命窦琮与桑显和率轻骑兵一路尾追,他们快马加鞭,在稠桑(今河南灵宝市北)追上了屈突通。屈突通一看跑不掉了,就命令军队列阵,准备迎战。
为了减少伤亡,窦琮对屈突通发起了亲情攻势,让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阵前劝说他的老爸,让他放下武器,弃暗投明。想不到老屈不吃这一套,远远看到儿子,就破口大骂:“哪里来的乱臣贼子?我过去和你是父子,今日与你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言罢,随即下令士兵开弓放箭。
就在此时,桑显和策马来到到阵前,对屈突通的部众高喊:“各位,如今京城已经陷落,你们都是关中人,离开家乡又能去哪儿呢?大家还是想想自己的后路吧!”
桑显和的这句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一下子把大家炸蒙了。关键的时候,语言也是武器,而且是非常厉害的武器,胜过刀枪剑戟,胜过万马千军。
屈突通的部众互相看了看,然后都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武器。
屈突通看到大家都无心再战,自己在转瞬之间成了孤家寡人,他彻底绝望了。他跳下马来,双膝跪地,朝东南方向叩拜,嚎啕大哭道:“我不敢辜负国恩,只是现在我的力量已经用尽,天地所知,神明共鉴!”
随后,屈突通被押解到长安。李渊大喜,对他极尽礼遇,并当即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封蒋公,兼任秦公(李世民)元帅府长史。
然后李渊就交给了屈突通一个特殊的任务——速回河东,劝降他原来的部将尧君素。
屈突通带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情来到了河东。
于是屈突通和尧君素再次见面。只是这一次,屈突通由尧君素的领导,变成了他的敌人。尧君素看到屈突通,唏嘘叹息,悲痛万分;而屈突通也是泪雨滂沱,衣襟全湿。
哭得差不多了,屈突通就开始了劝说:“我的部队已经失败,义军旌旗所到之处,人民纷纷响应,时局已经如此,你最好早早归降,不要再作徒劳的挣扎了。”
尧君素悲愤莫名,说:“你是国家大臣,主上将关中托付与你,代王更倚仗您保卫社稷,您怎能辜负国家、偷生投降,甚至还替人家当说客呢?公所乘之马,即代王所赐,你现在还有何颜面骑它?”
屈突通说:“老天啊,君素,我是力量枯竭了才到了这步境地啊!”
尧君素说:“而今我力犹未尽,你何必多言!”
屈突通羞愧难当,只好黯然离去。
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唐政权的虞州总管韦义节举兵攻打尧君素,连续受挫,很久也未能攻克。九月十日,李渊命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接替韦义节。十一月十二日,独孤怀恩发动进攻。在这次战斗中,尧君素擒获了唐军的大行军总管赵慈景。赵慈景是李渊的女婿、桂阳公主的丈夫。为了表示自己坚决不降的态度,尧君素下令就在城外将赵慈景斩首示众。尧君素此举大大激怒了李渊。十二月,李渊派吕绍宗、韦义节、独孤怀恩等人相继进攻尧君素,虽然不能攻克,但包围圈越来越小了。
尧君素危在旦夕。
为了寻求援助,尧君素想方设法与外界联系。他造了一只木鹅,把写好的奏章装到木鹅脖子里,然后放到进黄河,让它顺水漂流而下。河阳的隋军发现了木鹅,就捞起来,呈报东都。杨侗看到奏章后,知道尧君素身处危境,急需援兵。但他也是鞭长莫及,只有摇头叹息。无奈之下,杨侗就擢升尧君素当金紫光禄大夫,算是给他一个精神安慰。
此时,又有庞玉、皇甫无逸二人脱离东都,投奔唐王朝。李渊就派他们到河东(山西省永济市)城下,来个现身说法,向尧君素陈述利害,但尧君素不为说动,断然拒绝。
李渊又答应赏赐金券,承诺永远赦免他的死罪,不仅如此,李渊还把他老婆接来做他的思想工作。他老婆也许不懂得什么军国大事,但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丈夫就这样横尸疆场了。她苦劝到:“隋王朝已经灭亡,你何必自找苦吃呢?”
尧君素说:“天下名分和大义,不是你们女流之辈所能懂得的。”
言毕,尧君素拉弓射箭,弦声响处,妻子倒地而死。
尧君素知道自己没有希望了,他早就抱定了必死的信念。每谈到国家大事,没有一次不悲痛哭泣。他对将士说:“炀帝当亲王的时候,我就事奉他,在大义上不得不死。如果隋王朝寿数已尽,天意另选君王,我自当把头砍掉,交给各位,任凭各位拿它去换荣华富贵。现在城池坚固,粮食及军用物资都十分丰富,前途仍不能肯定,不可以横生二心!”
尧君素刚猛严厉,有很强的控制的能力,所以有的部属虽有二心,但不敢轻举妄动。然而,时间一长,粮食耗尽,居民饥饿不堪,甚至于互相格杀吞食,情状惨不忍睹。
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下,城中的军民开始动摇了。
十二月六日,尧君素左右侍从官员薛宗、李楚客刺死尧君素,投降唐军,把尧君素的人头送到长安。
也许尧君素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自从选择了坚守、选择了抗争的那一天,其实也就是选择了死亡。
有人说,为一个旧政权献身,为一个无道的君主送命,是迂腐,是愚忠,是顽固不化。
我想说,这只是你的认识。
在尧君素的眼里,他不仅是尽臣子的职责,也是坚守一个人的的信念和节操。而这个比荣华富贵更重要,比高官显位更重要,比性命更重要。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在孟子看来,这个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义”;也有比死亡更可恶更可怕的,那就是“不义”。
如果我们抛开尧君素的价值取向,姑且不论为一个腐朽的政权殉葬的做法是否值得,单就他愿意为捍卫的自己的信念而殒身不恤这一点来说,他的精神还是令人人钦佩的。
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当他的部属、战友和亲人都投降的时候,他选择了坚持。尽管他的坚持对挽救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但他用自己的行为向人们再一次证明了:孟子说得没错,这个世界上确实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
这样的人,应该被历史铭记。
刘文静率军东下,占领弘农郡(现河南灵宝市),自此,长安以西,全部平定。十二月二十八日,李渊又派詹俊李仲衮南下,夺取巴蜀。至此,李渊的势力大增,成为隋末历史舞台上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并且从此拥有了问鼎中原的雄厚资本。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小说推荐:《高武纪元》《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寒门贵女》【推文君】《灾变卡皇》《过天门》《白衣披甲》《逢君》《少女的野犬》《落崖三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