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隋朝》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
五十五、霍邑之战(1)
突厥人真是爽快,很快就派康鞘利将军押送一千匹战马前来交易,并答应发兵援助李渊入关,人数的多少随李渊来定。
想想他们刚刚对晋阳用兵,一转眼就和李渊坐在一条凳子上了。这让我们想起那句关于国家关系的著名警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友。
六一七年六月十八日,李渊会见了康鞘利等人,郑重接受了可汗的书信,并赠送给康鞘利等人一批特别丰厚的礼物。
出人意料的是,对于突厥送来的一千多匹战马,李渊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只买了其中的一半良马。
大家都认为,现在正是需要战马之时,应该是多多益善。他们认为是李渊没有钱了,就慷慨解囊要买下其余的马匹。
李渊说:“胡人马匹多,但是贪利,他们会不断地来,恐怕你们就买不起了。我所以少买的原因就是向他们表示贫穷,而且也不是那么急用。至于钱吗,当然应该由我来出,不能让你们破费。”
水平啊,这就是领导的水平!
六月二十六日,康鞘利返回北方。李渊命令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他私下对刘文静说:“胡骑进入中国,是黎民百姓的大害。我所以要突厥人发兵,是怕刘武周(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攻陷汾阳宫的变民首领)勾结突厥一起成为边境上的祸患。另外,胡马是放牧饲养的,不用耗费草料。我只是要借突厥人的兵马以壮声势,没有别的用途,几百人也就够了,多了也没大用。”
李渊精于算计。他知道打仗还得靠自己,突厥人未必真的卖命,所以只是拉他们凑个数,也算是组成了一支国际纵队,壮一下门面而已。
七月初四,李渊任命儿子李元吉为太守,留守晋阳宫,一切后方事务都委托他处理。第二天一早,李渊统帅甲士三万人从晋阳出发,在军营门前誓师,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宣布尊立代王杨侑为帝。当然,此时的杨侑也不知道李渊正在打着自己的旗帜跟朝廷作对呢。
西突厥的阿史那大柰也率其部众跟随李渊出征。初六,李渊派通议大夫张纶率兵攻略稽胡部落。初八,李渊到达西河,慰劳西河的官吏百姓,赈济贫民。为了争取人心,李渊还用了一招:批发乌纱帽。他下令,凡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人,都授予散官的职务,其余的豪强俊杰,都根据才能授予职务。李渊一边询问来人的功劳、才能,一边注册授予的官职等级。一天就任命官员一千余人。接受官职的人都来不及制作任命状,他们拿着李渊的便条就去上班了。
七月十四日,李渊驻军贾胡堡,贾胡堡距霍邑五十余里。代王杨侑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两万人在霍邑驻防,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驻防,两军联手,以抵御李渊。此时天不作美,连降大雨,李渊为天气所困,无法进军,只好安营扎寨。但长途奔袭,最希望速战速决,时间一长,不仅士气低靡,粮食供应就会出现问题。李渊只好一边坚守营盘,一边派遣府佐沈叔安等人,率领老弱病兵返回太原运粮。
再说刘文静到达突厥,拜见了始毕可汗,请求派兵,并且与始毕约定,“要是进入长安,百姓、土地归唐公,金玉绫罗归突厥。”
始毕可汗大喜。
七月十八日,始毕派大臣级失特勒先往李渊的军营,通知他突厥军队已经上路。
我们前面讲了,李渊跟突厥联手,主要是为了造势。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他又想去拉拢李密。
李渊写信招附李密。李密自恃兵强势盛想当盟主。他让祖君彦回信说:“我和兄长虽然家支派系不同,但同是李姓,根系是相同的。我自认为势单力薄,但却为天下的英雄共推为盟主。希望我们互相扶持,同心协力,完成在咸阳抓住秦子婴、在牧野灭掉商辛这样的大业。”
他甚至还异想天开,想让李渊亲自到河内郡走一趟,二人当面缔结盟约。
换句话说,他还想招附李渊呐!
李渊接到信后,笑着说:“李密妄自尊大,不是书信就能招来的,我在关中正有战事,若马上断绝了与他的来往,就等于是又树了一个敌人,不如用阿谀逢承之语吹捧他,使他心志骄横,让他替我挡住成皋之道,牵制东都之兵,我就可以专心一意地进行西征。待到关中平定以后,我们依据险要之地,养精蓄锐,慢慢地观看鹬蚌之争以坐收渔人之利,也为时不晚啊!”
于是他让温大雅回信说:“我虽然平庸愚味,幸而承继了祖宗的功业,使我出任为八使之要职,回朝担任将军。国家有难而不出手,必为贤人不屑君子不齿。所以我才大招义兵,和亲北狄。我志在尊崇隋室,并无二心。天生众生,一定得有管理他们的人,而今能担此大任者,不是您又能是谁呢?老夫我已过了知命之年,没有这个心愿了。我很高兴拥戴您,这已经是攀鳞附翼了。希望您早些应验图谶,以安定万民!您是宗盟之长,我的宗属之籍都还须得到您的容纳。您将我还封在唐地,这样的殊荣已经够了。将商辛诛灭于牧野这样的大业,我是不敢说的,至于在咸阳抓住秦子婴之事,我也是不敢听命于您的。汾晋一带,还需要我安抚管理,盟津之会盟,我还顾不上卜定日期。”
李渊的意思是说,我才能有限,年纪又大了,将来天下还是您的。至于说归附一事,我暂时还脱不开身,等等再说吧。
李渊是给李密吃了一颗定心丸。
李密收到李渊的信后很是高兴,他把信拿给僚佐们炫耀,说:“有唐公助我,天下很容易就平定了!”
从此,双方的信使往来不绝。
显而易见,就智力和才能而言,李密和李渊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人才。尽管李密比起翟让、杨玄感等人要高出一截,但比起李渊来就显得稚嫩多了。这就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安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