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天悦小说网】地址:tianyuexsw.com
八、杨坚辅政(1)
上回书我们介绍了杨忠,这回书该轮到写他儿子杨坚了。
按照《隋书》上的说法,杨坚的的身世是这样的: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川司马,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
如此看来,这谱系不枝不蔓,十分清晰。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加上饥荒战乱等等原因,往往寻根并非容易之事。几千年来,象孔子家族那样血脉传承关系明朗的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主要与社会的动荡、物质生活的贫穷有密切的关系。你想想,乱世之人,连自己的小命都顾不了,哪还有心思去挂念祖宗啊?俗话说“盛世修书,家富修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因为如此,所以说中国的权贵们的谱系大都未必那么可信。一般而言,他们喜欢和历史上的达官贵人王侯将相拉上关系,从而显示自己血统的高贵。三国的刘备就是个例子。一个卖草鞋的乡巴佬,偏偏要打扮成帝室之胄。我们尊敬的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他是西汉周亚夫将军的后裔。要说拉关系,估计世上的人都能叙出亲戚。人们形容同姓之亲喜欢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如果五百年不行,你可以上溯一千年,或者干脆往前推到猴子变人时期,关系一定能扯得上。不过单看杨坚的父、祖两代,说他出身名门应该没有什么疑议。
再回到杨身忠上。他早年跟随周太祖起兵关西,因为功绩显赫,被赐姓“普六茹”。位至柱国、大司空,后被赐为“随国公”。
这里有必要说说“赐姓”一事。
我们的先民,应该是有名无姓的,后来由于人口繁盛、部落融合等等原因,人们为了相互间区分识别,于是就发明了姓氏。最初的姓氏往往都和部落图腾、驻地、官职等有关。后来国君也拿这赐姓一事来作为一种奖惩的手段,表现好的,就赐以褒扬之意的姓氏,差的就赐侮辱性的字眼为姓氏。比如唐朝的女皇武则天杀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后,还不解气,就改王皇后的家族为“蟒”姓,萧淑妃的家族为“枭”姓。“蟒”是一种毒蛇,而“枭”的古义指一种食母的恶鸟。这种所谓的赐姓,其实是一种很变态的羞辱。
我们都记得明朝的著名太监郑和,其实他本姓“马”,小名三保。但因为他跟随朱棣靖难有功,被赏赐姓郑。当然还有更绝的,那就是郑成功。这个名将,因为朝廷厚爱,格外加恩,就赐与天子同姓,人家都称呼他为“国姓爷”。你想想,这是多高的政治荣誉啊。
杨忠的妻子吕氏,在大德七年(五四一年)六月十三这天产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隋高祖文皇帝。据说诞生之时,有紫气充满庭院。当时就有一女尼,认定这孩子将来必得天下,而吕氏也在一次抱儿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杨坚“头上角出,遍体鳞起”。这吕氏登时吓了一跳,双手一哆嗦,竟把孩子摔到了地上。恰好此时尼姑外出归来,见此情景,忙不迭地抱起孩子,嘴里说道:“已经惊骇我儿,致使他迟作国君。”
杨坚的长相也是不俗,“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翻译过来就是说杨坚长得下颌似龙,额上有五根像柱子样的的印记连着头顶,目光外射,掌上有“王”字的纹理。
“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是说他上身长下身短,虽然现在看不大合乎黄金分割的比例,但过去的了不起的君主似乎都是这个身段,并且还要加上一条:“双手过膝”。比如宇文泰,比如刘备,再比如司马炎。“沈深严重”是说他身上有一种天生的威严,所以才有后面的结果:“至亲昵不敢狎”。
这个记述虽见史书,却是典型的小说笔法,并且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如果你有闲情,你翻一下中国的二十四史,就会发现书中大凡写到帝王圣人降生,或者大奸大恶之人出世,总有类似的描写。只不过前者往往是遇到神仙雷电,后者往往是撞上狐怪妖风。然后母亲就受孕了,孩子就降生了。就连《史记》这样的的信史也不例外。久而久之,这似乎就成了惯例。不如此这般渲染一番反而就不正常了。当然这样写,作用还是明显的:一方面能表明主人公天命在身,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也能预示人物的人生走向,从中体悟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而从写作的角度去分析,则可以套用语文老师分析文章时的那句名言: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杨坚十四岁时就有仕籍,十五岁时被授予三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封成红县公。十六岁时,升为骠骑大将军。
当然,一个毛孩子之所以如此平步青云,并不是因为他建立了什么齐天大功,而是凭借祖上的阴德。这再次说明了出身的重要。现在的有些青年,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有的干了一辈子,也没有翻起什么浪花;而有些人一出生就拥有了一切:金钱,地位,房子,车子……有人恨爹,有人啃爹,这都是事出有因的。当然,杨坚本人干得还是不错的,不像高衙内那样的纨绔子弟,太不争气。老子给你铺好路,你也得好好走啊!
到了明帝时候,杨坚又晋升为大兴郡公。武帝的时候,杨坚就已经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了。这让一些大臣眼红,也让武帝对他起了戒心。
前面我们提到了,杨坚本人相貌堂堂,举止不俗。皇上对他也有点不放心,于是就找了个相面的先生给他看相。这个先生就是赵昭,名字蕴含“亮”意,眼睛也亮,一眼就看出了杨坚的龙象。但这个人也挺损,他欺骗了皇上,说从面相上看,此人“不过作柱国耳”。既然只是做将军的命,皇上也就放心了。赵昭骗了皇上,却救了杨坚。不知道这到底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在《隋书来和传》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下大夫叫来和的,也被武帝找来给杨坚看过相。来和的回答和赵昭差不多,也说杨坚只是个大将的料。这说明杨坚的人缘很好。
赵昭私下里对杨坚说的却是另一个版本:“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大意就是说,等你做了一国之君,一定要狠杀一批人,这样政局最后才能安定下来。
来和也说了相类的话,二人可谓是不谋而合。
但也有对皇上说真话的。谁?齐王宇文宪。
一次他对武帝说:“普六茹坚(杨坚),相貌异常,臣每次看到他,不觉茫无所措;恐怕他不会甘居人下,请及早把他除掉!”
能看出杨坚龙象的还有王轨。他也曾对武帝建议道:“皇太子不配做一国之主,普六茹坚(杨坚)面有反相,请陛下早作防范。”
不过,要真的按照史书上的描述,额上有五根像柱子样的的印记连着头顶,目光外射,掌上有“王”字的纹理。我看也不要什么术士了,我们大伙儿谁看不出来啊?
不过,我想,关于此人的相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有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后来陈朝使者出访隋朝,陈后主让使者画出杨坚的相貌,陈后主看后就十分惶恐,从此不愿再见到他。这可以做个旁证。
武帝听了这话,有点不高兴。他知道王轨说得对,太子的确不行,但二儿子汉王宇文赞也是个废物。其他的儿子又都年幼,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无奈地说:“如果天命如此,那就由他去吧!”
杨坚听说后,十分害怕,于是竭力隐蔽自己,当起了缩头乌龟。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灯下隋朝》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