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天悦小说网】地址:tianyuexsw.com
一秒记住♂.{一^六,八^看,书^首^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m♂.♂♂♂♂.♂co3
成都皇宫,李势怒道:“谁叫汉王撤兵?”
尚书令王誓禀奏道:“陛下息怒,青神关既已失守,汉王引兵还师并无差错。
.”
李势说道:“命他阻挡晋军,未胜不得还师!”李势虽然昏庸,但朝局动荡,一员宗族亲王正领兵往京师来,足以让他警惕。
王誓奏道:“陛下,如今城内只有两万士兵,不如让汉王回师防守。”
散骑常侍常璩奏道:“陛下,晋军于冬日用兵,劳师袭远,必然粮草不济,因此才急于求战,我军应坚守不出。”
左仆射邓定禀奏道:“陛下,京城之中亦缺少粮食,不宜坚守。”
李势大声问道:“什么,城中怎会缺粮?”
冯孚奏道:“因此前卖给晋国十万石粮,所以才稍嫌不足。”
李势愕然,买粮正是他所诏准的,但身为人君又岂能认错?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即刻诏命汉王进兵!”
王誓领旨,又命李权去攻晋军。
桓温进至成都西南之彭模,为李权所阻,两军于彭祖山对阵。
这彭模亦属要地,自此往成都去有一水道名为郫江(后世称作锦江、府河),晋军可借由郫江运粮。且成都又以郫江为护城河,河岸距离城墙尚远,若被晋军所突破,便只剩城墙可守。
李权军左依彭祖山,右临郫江,其收纳青神关的溃兵两千,加上自己的人马,共一万二千人。桓温军左临郫江,与敌军分险,中军为晋兵四千及王瑜所部降兵三千,右军为杜云的一千士兵。
杜云将鼓桴置于阵前,又树旌旗百面排成一排。旌旗之后士兵卸甲歇息,只等将令。
桓温与王瑜、诸葛邪立于阵后。王瑜惊讶于桓温的胆略,竟敢孤军深入,以身犯险,心道:“我已降了晋军,不可降而复叛,倘若桓温战败,我又何以自处?”不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桓温右手按剑,左手遥指敌军,对王瑜说道:“那李权不知兵,桓某可一鼓而破之。”
王瑜虽不善用兵,但也知道以多胜少。如今己方只有八千人,要一鼓击破李权,未免托大。听桓温这么一说,不禁问道:“大将军何以说李权不知兵?”
桓温说道:“其左依山,右临水,欲凭险据守。然那山水之间宽仅一里,李权画地自限,又不能分兵包抄于我,虽兵多而无用武之地,岂非不知兵?桓某只以一千精兵突其前阵,即可破之!”
王瑜半信半疑,心道:“以一千兵破敌,除非有神助。”
山坡山,麾盖之下,李权一身铁甲,遥望杜云所部旌旗漫卷,阵前有一怪兽,身高丈二,果如溃兵所言,心中忐忑,不敢轻视。将弓弩手置于阵前,以防晋军突击。
亲军司马陈寂来报:“殿下,郫江西岸有一支晋军正临江备船,恐要抄我军后路。”
李权一想:“晋军诡计多端,故布疑兵。”
陈寂问:“敢问是否分兵渡江击之?”
李权摆手说:“无需分兵,只命后军凭江防守。”
陈寂得令而去。
时至午后,天灰蒙蒙的,西风呼啸,李权却用手绢擦擦额上的汗水。
陈寂来报:“殿下,有晋军使者过来!”说完,往身后一指。
李权顺他所指望去,果然一骑驰来,擎一杆赤旗,旗上一个“使”字。晋使驰近,被李权前军所阻,便将帛书交出,又策马奔回本阵。
不一会儿,陈寂将帛书呈交李权。
李权展开一看,却是左将军李福给晋军的降书:“谯王殿下钧鉴:李某痛感君上失德,不恤国事,以致社稷倾颓,国家糜烂。今殿下兴兵而来,连拔数郡,势如破竹。鄙人诚知天数有变,为蜀地百姓计,愿自缚于军前,降于殿下。汉左将军李福拜上。”
李权看完,脸色骤变,开口大骂:“李福乱臣贼子,可恨,可杀!”
传令官至杜云阵中传桓温将令:“大将军有令,命司马即刻进攻敌军前阵。”
杜云得令,命众将士披甲,阵前旌旗让开,以鼓桴当先,士兵持盾列锋矢阵。一通鼓响,率军突击李权前军。
敌军弓手已列阵两个时辰,未见晋军来攻,不免有些疲累,此时晋军突然杀来,匆忙张弓引箭,朝最当先且引人注目的鼓桴射去。
鼓桴对箭矢毫不在意,只管奔驰,突入敌阵,挥舞大棒,一顿横扫。敌兵纷纷避让,阵脚已乱。
鼓桴身后的两侧,杜云在右,胡不二、张氏兄弟在左,各自领兵厮杀。
陈寂禀报李权:“殿下,晋军已突入前军阵中,前军已不敌。”
李权又听见桓温中军擂鼓呐喊助威,心旌摇曳,忙令:“命前军拼死抵挡,中军左右包抄!”
陈寂说道:“这山水间狭窄,大军无以包抄。”
李权一愣,眼见前军旌旗倒退,却又无可奈何。
郫江之上,牛山正领着五百人马击鼓登船,树起旌旗。对岸则是李权的后军,正凭江而守,士卒张弓以待。
前军已被晋军击破,陈寂又报:“郫江西岸的晋军正驾船渡江而来!”
李权不知虚实,唯恐晋军前后夹击,忙下令道:“全军撤退。”
李权扔下千余尸首,率军撤往成都。
桓温望见李权败退,对王瑜说道:“桓某所言不差吧?”
王瑜作揖道:“大将军神机妙算,下官拜服!”
李权撤至成都南门,见城门紧闭,门外城门候宣李势旨意:“皇上有旨,汉王未胜,不得入城!”
李权惊惧,上前对城门候说道:“本王有要事启奏圣上!”
城门候问道:“不知汉王有何要事?”
李权取出将李福的降书交给城门候:“左将军李福倒戈降晋,我军于城外实难以取胜,还望陛下让我军入城防守。”
城门候大惊,接过帛书,说道:“请汉王暂且把守笮桥,下官禀奏朝廷。”
李权不得已,拨马又率军赶至架在郫江上的笮桥把守,此地距离南门最近,仅十里。笮桥以竹索编制,只能用于行人,可惜晋军有船,也未必从此桥经过。
城内皇宫之中,李势看过李福给晋军的降书,命人召来重臣,说道:“李福叛逆,其罪当诛,朕有意着廷尉速将李福家人拘拿,斩首示众!”
王誓禀奏道:“陛下,左将军向来忠贞,此信未必是真,或为晋军离间之计。”
李势说道:“这信上字迹与李福平日的奏表如出一辙,岂能有假?”
王誓说:“这……”
邓定禀道:“天下字迹相近者比比皆是,不足为凭。且李福倘若反叛,怎不见中郎将来报?”
李势想了想,说道:“也是。”
邓定禀道:“不如将李福家人暂且拘押,请陛下遣使往各军之中一探究竟。”
李势说:“就依左仆射所言。”
青神关下,李福攻打关隘不利,昝坚已领军赶至。两人正于营中商议如何行事,李福说道:“青神关险要难破,我等不如沿思濛水往西北绕行。”思濛水经山中峡谷,于青神汇入岷江。
昝坚摇头说道:“那条山谷崎岖不平,辎重难行。”
李福说道:“莫以大军,只选三千精兵,如此可少携辎重。”
昝坚说道:“三千精兵未免嫌少,且由此赶至彭模非一月不可,那时只恐大势已去。”
李福听了,焦急万分。
有亲兵入帐禀报:“二位将军,晋军送来一面旗帜。”
李福看他手中捧着黄旗,嘴中道:“哦?”起身拿将过来,展开一看,旗上头绣着“汉王”,中间一个斗大的“李”字。
昝坚一看,骤然变色,问道:“汉王兵败了?”
李福只觉得天旋地转,腿脚不稳,一跤跌倒,不省人事。
李福在榻上幽幽转醒,旁边站着昝坚。李福盯着他,张嘴说话,昝坚凑近一听:“中郎将身系国家安危,还望能早日破敌。咳,咳,李某有负陛下重托,罪不可恕,罪不可恕……”
昝坚见他眼中流出泪水,劝慰道:“左将军只管好生将养,昝某即刻率兵绕过青神关,赶往京师。.”
李福两眼无光,长叹了一口气,一命呜呼。
昝坚命人将李福以棺木装殓,送往合水安葬,从军中选三千精兵携少许辎重从思濛河绕过青神关。
大寒,白雪纷飞,李权所部依旧入不得城,士卒有疑惧者,趁夜逃亡。
陈寂入帐禀报:“殿下,下官捉拿逃兵十人,请以军法处置。”
李权叹息一声,摇头道:“怯战之兵,多亦无用。想彭模一战,我军虽据险而守,仍不敌晋军勇悍之士。你且将逃兵于军前鞭笞二十,若有再犯也不必捉拿,我军中只留敢死之辈。”
陈寂得令而去。
桓温进至笮桥,望见对面李权所部已沿河据守,士卒把守笮桥,于寒天巡逻不止,遂命大军隔岸扎营,囤积粮食。
诸葛邪入帐拱手问道:“大将军,为何不趁锐气,即刻渡江攻打李权?”
桓温说道:“李权把守笮桥,却不入城,可见其士有必死之心,不宜强攻。”
诸葛邪说道:“下官以为未必,李权乃宗室,手握兵马,恐为李势猜忌,所以入不得城。”
桓温道:“哦,何以见得?”
诸葛邪说:“李势无子,昔日其弟大将军李广进言,请以其为嗣君,遭李势忌恨,杀之。”
桓温捋须道:“可命牛山领兵五百今夜乘船渡江,偷袭敌营。”
诸葛邪领命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