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悦小说网

分节阅读 83

器部队也落后无比,和明朝相比,似乎完全没有进步。陆军糟糕,海军就更差了,他们的战船则根本不适合航海,压根扛不住大风大浪。”

于是,那一年,英国使团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我大英帝国只要三艘战舰,就能拖垮甚至摧毁鞑清的海岸线。”

在杭州城居住过十多年的传教士曾德昭,是这样表白杭州的:“西湖水极其清澈,我甚至能看到湖底的细沙了。杭州城也相当干净,因为那里的明朝人民勤劳,还有成熟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垃圾回收制度”。

到我鞑清的时候,深情热情的话再也看不到了,只有这样冷冰冰的评价:

“清朝城市几乎看不到公共娱乐设施,道路又少又窄,大城市人头攒动,整条大路挤满人群和摊位。贫富差距极其大,要么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么是破旧的草屋”。

综合各个方面,崇祯觉得在老外眼中,大明的地位和实力相当于后世的美国,与此相反的是,清朝在老外看来就像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根据崇祯皇帝闲暇无事在宫中翻阅到的密辛来看,第一批红夷大炮输入大明是从英国在中国海域沉没军舰里打捞的舰炮开始的,时间上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最起码还要在天启朝以前。

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对比发现,现在这十门神威将军炮的原型是英国皇家舰队舰载六磅、十二磅、十八磅前装滑膛加农炮。

其实大明一直都在和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有所往来,现在京城的火炮有四成是来自各种缴获火炮的仿制,有六成恶是来自这个澳门铸炮厂。

顾名思义,这个铸炮厂由葡萄牙人卜加劳人亲自任经理,又号称是远东最好的铸炮厂。

在崇祯皇帝看来,等自己腾出手来,这种开挂似的好玩意儿当然要用来造炮打建奴,到了那个时候,朕就让他知道知道建奴和大明火炮之间的差距

直到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大明财政彻底破产,就连宫中为了军饷都要节省吃穿用度,这才不得已和澳门那边断了联系。

不过即便如此,朝廷在卜加劳铸炮厂还设有常驻的官员,因为大明从来未曾放弃引入先进技术增强自身的想法。

说起来,宫中节省吃穿用度的行动还要靠周皇后亲身则才能顺利完成,毕竟周皇后是后宫之主,她都这么做了,你那些妃嫔也就没什么话好说。

拉过紫禁城头的这十四门神威将军炮有四门早在天启年间就从卜加劳铸炮厂购买,剩下的十门则是崇祯十年徐光启再次购买。

在场的人神态各异,文官们个个面色惊恐,最终喃喃着什么昏君之类的话,武将、士兵和百姓的状态则是截然相反,都觉得骄傲和高兴。

崇祯皇帝转身一看,在汤若望身边儿的那群洋人一个个比自己还要激动,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向紫禁城这边叩头,嘴里呼喊着:“大明皇帝万岁。”

崇祯皇帝看着大明朝的高官们,嘴角微微一翘:

“你们不是看不起阉党吗,那朕就重用阉党,你们不是看不起粗鄙武夫吗,那朕就要重用武人。谁不服拉出去就是干”

第一百六十二章:演习

前面各营走过紫禁城楼以后便是直奔京城外大校场集结,按照原定计划,他们是要去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实战演示,用以向天下人宣示大明军威。

待最后一个营走过楼前,全场逐渐寂静无声,崇祯皇帝牵着周皇后的手踏上前两步,环视下面诸人一圈,向一旁小太监点点头。

那小太监立即走上前,将一直拿在手中的圣旨铺展在半空中,高声喊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然登极十八载以来,朕屡受奸臣蛊惑,错杀忠良者甚重,以致天下失心,虏乃三入,寇则八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此皆朕之过也。

几闻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朕便痛心切齿,有如痛在己心

于戏,朕夜闻祖宗之声,感怀将士忠义,方敢以非盛之国,全力抗贼击虏,决意于社稷共存亡。

至此崇祯十七年,集我王师三军之力,合围大举,直捣中坚,终得力歼劲寇,北却鞑虏,先获良乡大捷、宣镇大捷,后得固关大捷,非天命于朕,乃大明将士百姓万众一心,成此中兴之世。

此前,朕有罪于天下,今后,朕亦当以戴罪之身,带领我大明的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大捷,崇祯十七年的一切,绝不会是盛世泡影,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今以后,朕将继续秉承先帝遗志,以为大明开创一个有如汉之光武一般的中型之世为己任。

建奴者,大明世代之臣孙也,实为跳梁小丑朕向天下人承诺:有招一日,朕必会亲手在盛京城头,插上我大明的国旗”

这圣旨实际上就和大明的宣威令差不多,周围的百姓们听见以后都是面色动容,跪成一片,山呼万岁。

看见这种盛大的场面,汤若望和一些被征调到工仗局以及钦天监的洋人们叽里呱啦在说什么,虽然很多人都听不懂,但是也能从这些洋人脸上羡慕的神情猜出来他们谈话的主题。

实际上,大家都不是傻子,无论东林党如何宣传,这崇祯十七年的一切似乎都在转好,虽然这个转好的程度还没有很大,但确确实实是一个好兆头。

最显而易见的是,自崇祯皇帝复设三厂一卫以来,东林党被捕杀的十分严重,文人将这些事说成厂卫滥用职权之举。

对于百姓们来说,却并没有所谓天下几近倾覆的感觉,事实恰恰相反,随着大批文人士子被逮捕入狱,这京城一下子清净了不少,居然在开始逐渐安定。

京城的地痞和无赖在这一年消失了就七八成,自从巡城御史被撤换以后,东厂开始在五城兵马司各个分衙设立看班,官府也是焕然一新,差役上街巡查,遇到什么事一般都会过问。

最起码来说,青皮和地痞也不敢在明面上去害人了,还有一些地方上拥有职权的小官,也不敢再肆无忌惮的滥用职权了。

城外大校场之内,整齐站立着三万余名精挑细选出来的京兵,这次实战演练首先以十几门礼炮对空放炮开始。

“砰砰砰”

礼炮放毕,校场内立即响起激烈的喊杀声与杂乱的脚步声,三千余名身穿红色衣甲的步弓手疾行上前,忽然传出一声难以听清的喝令声,步弓手立即将手中弓箭对准天空。

“嗖嗖嗖”

步弓手完成齐射之后,还没等在场的众人回过神来,便是听见一阵地动山摇的巨响,原来是各种火炮开始逐一齐射。

紧接着,长枪兵队列由南进入校场,先是一步一步的整齐前进,继而在队官的喝令之下逐渐加快脚步,最后则是端起长枪开始冲锋。

这次实战演习主要是以弓手齐射、火铳齐射,火炮齐射和长枪刺杀,变阵换阵为主,实际上就是京军各营在平日的训练科目。

演习大约持续了两个时辰才总算告一段落,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没有停留,与群臣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到忠烈祠,准备举行大典的最后一个步骤“公祭”。

崇祯皇帝明白,自己能活到今天,完全是因为下面那些自己甚至都不知道姓名的将士奋勇死战,所以这公祭,也就是势在必行。

早有一大批闻讯赶来的各色人等聚齐在忠烈祠门外想要一睹皇帝尊荣,有一名抱着几岁大孩子的妇人便是其中之一,远远看见崇祯一行人来了,她也是与众人一样,慌忙跪成一片,口呼万岁。

这其中大多数都是衣衫老旧的百姓,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穿着绸袍的豪绅远远站在阁楼里观望,前者面色担忧,后者则是有说有笑。

见到这种情形,周围的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差役生怕其中有人会对皇上不利,不敢怠慢,赶紧上前拦住人群,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大声呼喊,不想让这些刁民冲撞到皇上。

那妇人起初跪倒在地,差役忽然来的时候无从反应,再加上一整日未曾吃饭,自己被差役推走,但孩子却仍然留在原地无人看管。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别挤了,再往前挤当心老子动刀了”这种情况之下,差役也没什么犹豫,出口便是习惯性的威胁。

“可我的孩子还在那啊”妇人没有管差役言语之中的威胁,依然是疯狂的向前去挤。

崇祯皇帝正走着,却是远远听到一阵小孩子的哭声,当下便皱着眉头来到人群前面,这才见到居然有一个孩子坐在地上,语气严厉的问道:

“怎么回事儿”

这小孩子撕心裂肺的痛哭,就连周皇后都觉得可怜,皱眉说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啊,怎么没人管呢”

这个时候,向前拥挤的人群却忽然停了下来,那差役赶紧在顺天府尹的眼神示意之下上前拜倒在地,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还没等崇祯皇帝再问出什么来,周皇后却直接走出禁军兵士的保护,上前将这孩子抱起来哄着。

没几下,方才还大声哭喊的小孩一下子就没声了,安详的趴在周皇后怀里,乖巧得很。

百姓们见状都是相视一笑,心道皇后真是平易近人,汤若望和一些传教士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这种事在西方,那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见到这一幕,方正化有些担忧周皇后的安全,挥挥手就示意御马监的太监们前去保护,其余人还没等动,却被崇祯皇帝举手拦下来。

崇祯皇帝看着周皇后和百姓之间其乐融融的状况,其实心下也不怎么担心,毕竟中间还有顺天府和兵马司的差役们隔着,又能出什么事儿

不多时,周皇后将这小孩交还到那妇人手中,笑着问道:

“这孩子叫什么”

那妇人没想到当今皇后会跟自己说话,抱着自己的孩子跪在地上说道:“民妇回皇后娘娘的话,他叫宝蛋。”

“哦。”

皇后又是一笑,说道:“挺好听的名字,看这肥头大耳的模样,将来定是国家栋梁。”

周皇后和民妇在交谈,崇祯皇帝带着侍卫走到差役跟前,招招手示意他起来,语气缓和的说道:

“既是为了朕和皇后的安危着想,便姑且饶了你这意思,不过要记住,平日不可以借着办差的由头欺负百姓。”

“否则叫朕知道,必定饶不了你”

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势

这座忠烈祠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建成,甚至崇祯皇帝为此还换了一个工部尚书,将薛凤翔革职查办,也是冯铨重新入阁辅政的开始。

经过了外面的小插曲之后,众人看着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倒也没有最初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了,就算不用差役们刻意阻拦,也没有谁会冒冒失失冲出去惊到皇帝。

忠烈祠包括牌坊、山门、前殿、正殿等主体建筑,另外为了特殊需要,工匠还另挑选地址建了凉亭、花园等造景。

来到祠堂门前,首先见到的便是两座极其威严的石狮,左右两侧都贴着对联,左侧上书,“苦偕惨听闻烈志坚贞实为汉梨天下少”,右侧上书,“血杖标青史忠心无畏堪比和璧世间稀”。

由于忠烈祠是新建,又是砖砌木梁建筑,拔地而起的内部一应建筑都是泾渭分明,走过门外石狮与对联来到正堂之后,一块表彰牌坊首先映入眼帘。

牌坊上是工整对仗的行草书,“忠烈保君王,哀哉刀下亡;英名垂不朽,博得一炉香”,据说是冯铨特意去找中书舍人李待问所书,为此事,崇祯皇帝曾对冯铨褒奖有加。

这个李待问在后世是人人著称的抗清志士,在当代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便是举世闻名的书法大家,所谓工文章,精书法,尤擅行草书,名震一时。

当时李待问正郁郁不得志,听闻此事后虽然对身为阉党的冯铨有所鄙夷和嫌弃,但他却晓明大义,觉得是于社稷有利的正确之举,很快就是释然,高高兴兴的前来。

知道李待问这个人之后,崇祯皇帝自然不能放着这位忠臣不用,降旨将其擢升。

现在的李待问,已经因书写忠烈祠牌坊有功而加官进爵为户部郎中,可以大展身手了。

有些文官知道李待问因书写忠烈祠牌坊而加官户部郎中以后,当即便是捶胸顿足,悔恨不已,都觉得失去了一次往上爬的好机会。

实际上,擢升李待问是崇祯皇帝的想法,吏部只是遵从圣意照办,至于那书写牌坊有功不过只是为了达到目的所须的一个名份而已。

众人进入忠烈祠来到前殿,迎面见到两面铜像,以西侧是瞪着浑圆大眼的西汉名将,长平候卫青,以东侧则是十七岁封狼居胥,勇冠三军的西汉冠军侯霍去病。

卫青手持锋芒毕露的青色宝剑,霍去病则提着寒光长枪,两人交相呼应,守卫并护佑着整座忠烈祠,与外面的情况自然是有天差地别之感。

在卫青的铜像前面,立着一块牌子,上书“功高盖世”,霍去病的铜像前面也立着另外一块牌子,上又书“永垂不朽”。

崇祯皇帝进来以后环视一眼,抬头一看,却见到在前殿的最上面,也便是卫青和霍去病的头顶,画着栩栩如生的天宫神将图,当即便为汉家建筑的博大精深所叹服。

见此情景,武将和兵士们都觉得肃穆不已,就好比基督徒来到教堂一般,虽然这里没有皇宫的富丽堂皇,但却也能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忠烈祠处处透露着威严。

毕竟是供奉着去年战死的大明英烈忠

小说推荐:【抖音小说】《剑阁闻铃》《全职高手之我有一个背后灵》《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封神:开局被抽龙筋》《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万亿军火之王》《欢迎来到我的地狱》《宝珠也想不到[重生]》《剑阁闻铃

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我家娘子太体贴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清末土司王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谍战风云录:大宋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最狂上门女婿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大宋小农民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带着美女闯三国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大明风流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金玉满唐乱世种田日常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朕,乃万岁!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玄天宗修行记事(HP)Forgive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谍海无名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倒拔三国我在水浒做奸商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继兄不善春枝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