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
方应物连忙反问道:“陛下可自行回想,当初汪直手握东厂大权数年,可曾为难过东宫么可曾刁难过殿内诸君一分一毫么不仅如此,汪太监还多次对臣通风报信”
刘健心里嘀咕一声,这画风好像哪里不对便插嘴道:“这都是你一家之言,焉知不是为了包庇汪直,所编造出来的左右别人也无法驳正你说谎。”
“臣还没有奏完。”
方应物没有理睬刘健,仍对天子道:“近日传言再起,大概又是因为臣与汪太监有所联系,其中也别有内情。”
这次没卖关子,不等别人询问,方应物利索的说了出来:“那汪太监在宫中负责整理先皇文牍,不经意间翻到一个塞满密疏的小匣子,仔细检点,发现皆为万安所上。汪太监不知如何处置,特意找到臣来询问,因为此殿中人,他只与臣略有交情。”
听到万安两个字,文华殿里所有人都明白,戏肉来了谁不知道天子如今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在不影响自己名声的情况下,用最小代价把万安赶走
同时引发了极大的好奇心,这些密疏到底是什么内容能让先皇专门单独收藏在一个匣子里
方应物面上露出古怪的笑意,“其中文字不堪入目,陛下一看便知。如若公布出来,只怕万首辅就无颜立足于庙堂了。”
万安不能立足才好啊天子险些就兴奋的拍大腿,但硬生生克制住了。不过,万安的密疏里到底是什么玩意,能让方应物评价为“不堪入目”
徐溥等人忽然也悟到什么,下意识面面相觑。方应物从刚才到现在,并没有直接否认与汪直的联系,他面对弹劾,辩解技巧是“情有可原”,而不是“绝无此事”。
只是他们先入为主,把方应物的“问心无愧”理解成“矢口否认”了。他们也没想到,方应物勾结汪直,还有如此多弯弯绕绕的内幕,明明是内外互相勾结,摇身一变就成了联手擎天保驾。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方应物勾结汪直是为了大义的前提下,他们单纯拿着勾结内监来攻击方应物,倒显得己方斤斤计较、心胸狭隘、党同伐异。
刘健心中不免悲凉,他就知道,这肯定是个坑更悲凉的是,明明猜到是个坑,还是不得不跳进来了。不幸中的万幸,自己替徐学士挡了一箭。
第七百九十章宰相肚量
天子便殿文华殿在左顺门里,内阁在文华殿南边,司礼监在文华殿东边。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6971692e6d65在文华殿越来越虚的时候,内阁与司礼监便形成了大明庙堂的二元核心,也是朝廷中最接近天子的所在。
但是在这段时间,内阁与司礼监便成了难兄难弟。新天子登基,因为历史原因,不敢也不愿意信任现如今的司礼监和内阁。
其实天子的心思都明白,司礼监要等怀恩太监回来之后加以整顿,然后才可以信任;至于内阁,肯定要进行换血,让东宫旧人成为内阁主导,然后才可以使用。
上面两项改造工完成之前,朝廷临时核心是天子和身边的潜邸旧人,司礼监与内阁就先晾在一边好了,暂且充当个收发室还是很合格的。
内阁那边承上启下的事务性工还是有不少,但司礼监这边就明显轻闲多了。如今掌印太监覃昌很知趣的称病不出,基本不露面,而其余几个太监在这非常时期不敢不来文书房,来了又没事做,只能闲聊了。
掌印太监不在,别人地位相当谁也管不到谁,聊起来自然是没上没下的。今天陈准、萧敬、李荣、何文鼎等司礼监太监就凑在了文书房中堂里,天南海北的开始侃。
对了,还有另外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汪直,坐在旁边稍远处,闭目养神,没有与同僚们扎堆。汪太监在司礼监诸太监资历最浅,但混了这三年,仍然隐隐受到排斥。每当在这种时候,总是略显得孤立。
一是汪直年纪太轻了。虽然太监这个行业不太讲究年龄段,但是汪直这般二十出头就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实在是让一干摸爬滚打数十年才得以上位的中老年大叔情何以堪。
外朝方应物的名气功劳那么大,目前也只不过是从五品清流词臣而已,起复前更仅仅是六品。其实方应物这个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了,翰林院品级最高的学士也才是正五品,可是跟汪直一比,简直就成了蜗牛。
二是司礼监太监大都是从小在内书堂读书,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可比拟为文官里的翰林,雅号也叫内翰。学识上起码也是进士水平。
而汪直则是野路子,从一开始走的是佞幸路线,在内书堂露过几次面也都是混日子来的,在其他司礼监太监眼里当然是另类了。
三是人人皆知汪直出自万贵妃宫里,如今万贵妃薨了,先皇崩了,汪直就等于是靠山全部消失,还能撑几天都是个未知数。和汪直走的太近,也许会受到牵连。
忽然有小太监站在中堂门槛外。叫道:“皇爷那边遣人来传谕了”
但诸太监并没有太在意,估计是有什么圣旨从他们这里走个形式,需要通过他们向外朝官员宣布。最近不少这样的旨意,没什么可惊讶的。
然后便见有人进了院子。高声叫道:“传旨召汪直面圣”
懒洋洋的诸太监这才猛然惊醒过来,纷纷面面相觑,天子这次来传谕。竟然不是收发圣旨,而是召见太监
放在从前不稀奇。但这次可是当今天子登基后,第一次在朝会之外的场合。单独召见司礼监太监没错,是第一次,谁能不惊
不过怎么会是汪直汪直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第一个召见的是汪直随即诸太监不约而同的想道,大概汪直要倒霉了,召见之后,可能就是九天雷霆。
以汪直的出身,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当诸太监把目光转向传旨之人时,却又迷惑了。这个人都认得,乃是最近很得用的新贵方应物。
司礼监太监对宫中事情都是异常熟悉的,这样简单的一道旨意,居然要劳动方应物亲自来跑腿,是很不同寻常的表现。
一个文臣向太监传旨,还不够诡异的么既然不同寻常,那就说明此事不像他们想的那样简单。难道不是处置汪直,而是别的什么
汪直面无表情的穿过同僚,来到中堂门外。方应物有意笑了笑,“汪太监走罢,不要让陛下久等了。”
其余诸太监敏锐的捕捉到了方应物的笑容,如此轻松神态,说明此次不会有严重事情。既然不是严重事情,那汪太监被召见就是走运了。
目送汪直离去,另一个地位比较高的秉笔太监陈准愕然道:“看不出来,汪直居然如此深藏不露啊,居然走在了吾辈前面。”
其余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心里略后悔,早知如此,就多与汪直拉扯拉扯了。
在司礼监去文华殿的路上,方应物像个送儿女上考场的老妈子,絮絮叨叨的嘱咐道:“虽然说我要一箭三雕,但最大的目的当然就是让你借此机会洗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是非成败,就在这一次觐见了,该说的都说过过,你务必要小心。”
虽然汪芷也早想着能与方应物公开往来,不要每次都像准备造反似的偷偷摸摸,但面临机会时,却因为风险而感到有些畏惧了。如果搞砸锅,那就会彻底与方应物说再见,连地下勾结都没了。
她忍不住问道:“你我联系一直隐藏在世人背后也挺好,为何要公开”
方应物答道:“确实也有风险,但你我能永远见不得光的勾结么别人不是蠢货,这种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总要寻找机会回到阳光下。
现在已经是最好的机会了,旧有秩序被彻底打破,一切都在剧变之中,你我之间才能趁势而为。不在这时候有所为,等到局面稳定下来的时候,一切都将按部就班,我们想重新定义你我关系也不可能了。”
眼前前面就是文华殿,汪芷停住了脚步,又认真的问道:“你怎么比我还要积极,身为清流,就不怕别人非议么”
方应物很有把握的哈哈一笑,“时代不同了,做法自然也不同了。近侍廷臣与司礼监太监怎么可能不打交道如果廷臣与司礼监老死不相往来,那政务如何运转
我知道你担心的是什么,但今后这方面的担心可以暂且放下。你只要记住,重点已经转移了,之前相当于打江山,而今后就是坐江山阶段。”
汪芷没有理解方应物的意思,蹙眉道:“最烦你故弄玄虚,能说得更明白一点么”
方应物便更直白的解释道:“就拿我来说,以前做事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所以不惜代价的追求名声,因为这是立身和上位的根本。
而今后做事是做给天子看的,追求名声这种事情可以向后排排。只要天子默许,勾结司礼监太监又算什么问题别人说几句闲话无所谓,这才是宰相肚量的真意。”
宰相肚量汪芷噗嗤一声也笑出声来,“你还是这么自大成性,眼下离宰相还有十万八千里罢我都比你更接近宰相这个定义。”
汪芷这话倒也不是夸大,内阁阁臣虽然号称宰相,而司礼监太监也号称内相。其实胡惟庸之后,大明朝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宰相了,可是如果把司礼监和内阁合起来,差不多能算接近真宰相的定义。
也就是说,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汪芷与阁臣地位相当,自称宰相并非是胡言乱语。面对与汪芷之间的人生差距,方应物只能唏嘘,“来日方长下一步是先当个宰相女婿,然后力争成为宰相儿子,最后再”
听到宰相女婿四个字,汪芷心情又不好了,冷冷的问:“为什么不想当宰相夫君”
方应物东张西望,见四周无人,才答话道:“说好的宰相肚量呢在这里别闹”
s:修正:原文“宰相女婿两个字”改为“宰相女婿四个字”,原谅我文科生不会数数。
第七百九十一章一箭四雕
汪芷进了文华殿,天子朱佑樘立刻就问起从宫中搜检出万安密疏之事,对从前他还在东宫时代的事情并没有多说什么。
方应物略微琢磨,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比起陈年芝麻谷子,天子似乎更关注眼前之事;二是天子对自己还算信任,既然自己已经说过汪芷之事,就没必要再问一遍汪芷了。
想到这里方应物便松了口气,若是如此,汪太监君前奏对就轻松许多,自己受天子信任也不是坏事,都是好事啊。
汪太监早有准备,便从袖中抽出几封奏疏都是万安小黄文密疏中挑出的几件,并呈给天子。天子凝起龙目看去,脸上精彩纷呈,甚至还有点脸红耳臊。
虽然他贵为人君,但终归是个十八岁的少年人,之前受到管教也没看过这种东西,眼下受到的冲击力未免有点大。
“这”天子艰难的将眼睛挪开,抬起头来,示意将密疏在殿中传阅。除了方应物与汪芷之外,众人都是不明内情的,不过扫了几眼后,不禁目瞪口呆。
老江湖们倒也不至于为几天春宫文字便耳红心跳,但是也太出乎意料了,见密疏还以为是什么军国大事,谁能想到是如此香艳的东西
谁敢如此厚颜无耻拿着密疏之人无比迅速浏览了最后的署名地方,只见赫然写着“臣安进”,而且密疏上还隐隐约约有首辅专有的钤印痕迹。
答案呼之欲出。这些小黄文原来都是首辅万安写的奏疏中写春宫,真乃天下第一谄媚无耻之人。这样的人居然是大明首辅,简直也是大明朝廷的耻辱
无论心里究竟怎么想的。人人脸上都显出了极其愤慨的神色。这样的事情被捅出来,万安究竟还有什么脸面立足于朝堂
天子对着众人垂询道:“谁持此密疏,前往内阁”
天子没有说前往内阁干什么,但是众人明白,肯定是拿着这些密疏逼迫万安主动辞官,只是天子碍于君臣之礼不便明说而已。
这是一件白送的功劳,众人谁不想跃跃欲试不过又想到,这些密疏是方应物先提出来的,又是汪太监从宫里发现的。想虎口夺食似乎不太容易,于是便按住了心思插一句题外话,这便是威望与声望的区别了。
不过方应物久久按兵不动,汪太监也无所表示,仿佛没有听懂天子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该趁机而上,把功劳彻底包圆了。
虽然说他们呈上万安的丑闻,已经算是深得圣心立下首功了,但功劳总不嫌多。顺理成章的锦上添花并非坏事,为什么不要可是半晌过去,他们两人还真就不出列,仿佛打定了自己吃肉。也给别人喝口汤的主意。
天子微微讶异,这
随轻风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