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轻风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公你聪明盖顶,都说你是星宿下凡,莫非没有半点主意了么”
方应物摇头道:“你还看不透么。人人都是利益相关,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多交,你不行,我也不行。”
方应物连说了几个不行,方逢时张张嘴,再也没有说什么,无可奈何的起身离开了。
送走了方逢时,兰姐儿与方应物闲谈时问道:“莫非你看不出来么方总甲是想请你出动,去县里说项,减免掉花溪今年秋粮的加耗,也省得他征粮为难。”
方应物叹道:“我当然看得出来,但我不能如此做。加耗虽然名义上不是正项,但多少年来约定俗成,在官府那里和正项也差不多了,实际上也是税收一部分,只不过较为灵活而已。
既然是国税,那收税就是朝廷官府的权力,与士绅特权之间是有一条平衡线的。虽然不外乎人情,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
像我方家这样的人家,因为功名原因税粮已经全免了。若还要包揽减免全村全里的税粮,那有点过度了,打破了平衡必然会引起反弹。
今天若我方应物去说项,明天说不定又是谁去,谁还能没有点面子难道都要减免税粮么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更何况我现在没有功名,只是一个个区区童生,有什么资格去干涉本县政务如果因为这点不干己事的问题去烦扰知县,估计要被看做不知天高地厚的多事,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若引起了县尊的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今后就算中了秀才,还是要在县学里度日的。
更重要的是,为这么点三五斗的小事就去打扰知县,简直就是浪费人情和机会,聪明人都不会如此做。”
今天工原因白天没空码字,晚上回家也没时间好好构思,先发一章。
第五十一章被加税了
方应物不想掺乎征粮的事情,还有两点考虑没有说。一是今昔非比,他有点顾忌到自己的羽毛,不想太过操心俗务,参与太多了会在别人印象里降低自己品格;
二是让族叔里长自己去锻炼一下处事能力,总不能大事小事都来烦他罢。要他当里长有何用处还不如他方应物自己直接兼职了。
又过了两天,是个不错的天气,方应物正在院中读书。他现在越发深刻的认识到,读书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一个预备秀才只是起点而已。
深秋难得有如此明媚阳光,方应物没看完几页书,忽然又见到那位族叔里长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
还没到身前,就听他连声大叫道:“小相公大事不好了”
方应物有点不耐烦的问道:“又有什么事情”
“虽然秋粮一时收不齐,但可以分批解送。昨日我送第一批税粮到县仓,却被那县衙户房小吏告知,我花溪田地的等次全部由中田改为上田了”
上田方应物也很吃惊。淳安县是个山区县,田地状况差别极大,按照本县税务科则,田地是按照肥沃程度分了上、中、下三个等级的。
税粮总量是朝廷规定的,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解到各个等级的田地中,上田承担的税收较高,下田承担的税收就比较低。
从制度上这是要体现赋税均平的原则,以免出现上田和下田承担同样赋税的弊端。当然制度和现实不见得都是整齐划一的,操中的人为因素那是另外一回事。
花溪的田地不好不坏,从几十年前就被定为了中田,只需按照中田标准缴纳赋税。怎么突然之间就被换成了上田这可不是好事情。
具体的说,淳安县上田的赋税比中田多出三分之一,百姓人家都是宁可降低等次也不想升高的。凡是土地被升了等次,那只有一个原因,被黑了。
方逢时有点六神无主,语无伦次的详细讲述道:“这次解送了三十七石正项税粮外加若干耗米,想着先交上去应付了这半个月的比限。
谁知那管仓的小吏拿出田地籍册,道是我花溪田地从今年起都已经改为上田,要按照上田标准交税粮。”
“慌什么”方应物很镇静的轻喝道,直接问起关键地方:“这次涨了多少税”
“正项多了十二石,连上加耗多了二十四石。现在一共要缴纳皇粮九十八石,算上便宜给县衙胥吏的耗米,起码要交上去一百石”
方应物沉吟不语,心里简单算了算,从七十四石变成了一百石,这增加幅度可不低。
增加三四十石税粮看似不多,但花溪地方人多地少,五六百口人守着一千亩地,粮食本来就只能将将够吃,多交税粮是个很让人揪心的事情。
方逢时又诉苦道:“小相公看这可如何是好那些胥吏如狼似虎,我在县里与他们理论半天,还被打了一顿,实在没法子了。”
方应物这才注意到,方逢时衣服破了好几处,脸上略显青肿,看样子真是挨了打。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方应物肯定要想法子管的,而且是不能不管。这不但是打花溪的脸,而且是打花溪村头牌乡绅方清之父子的脸。
内部纠纷也就罢了,如果被外人侵犯利益,方应物还撒手不管的话,那么就要“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普通百姓依赖乡绅不就图的被庇护有靠山,如果庇护不了,那以后谁还听你的
可是要从哪里入手方应物又想起个问题,很是让他疑惑。
国朝在制度上对赋税额度控制极严,天下钱粮总数是事先固定的,各地数量也是事先固定的,淳安县亦不例外,这是一条从太祖时起便定下的政治原则。
地方可以在损耗、常例钱等偏门上做文章,但不能擅自增加正税。若未经朝廷许可便公开增加税额,那就是犯了政治错误,同时也会承担上盘剥刻蚀的名声。
也就是说,花溪三村多交一份正税,那么县里肯定有其它地方少交一份,以达到全县正税总体不变的效果。
那么是谁占了这个便宜,少交了税这个问题很重要,侦探界有条定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想至此,方应物感到自己抓住了事情的脉络,立刻再次对族叔发问:“你既然去县里交过粮,那么你可听说有哪个地方减了税”
方逢时仔细回忆了一下,“这次去县城,路上遇到了本乡慈溪那边的人,听说他们今年税粮比去年少了二成。”
慈溪慈溪胡家方应物彻底恍然大悟,这根本不用猜了真相就在这里面,而且真相也只有这一个
田地籍册都在县衙户房,修改田地等次和纳税额度,必须通过户房吏员以胡家的实力,只要想做这种事,毫无疑问大概是能做成的
户房小吏的心思,方应物也可揣摩个八九不离十。方家这个新兴乡绅似乎底子不厚,看起来没那么可怕难惹。有胡家撑腰时稍微一下,还能顺便赚点好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胡家在方家这里算是丢了面子,无论是主动丢的还是被动丢的,必须找回场子,不然就相当于示弱了。
上次他们在软实力上丢了面子,而且一时半会也没什么好机会,所以看来是想要从硬实力上找回来。用硬实力补回软实力,一力降十会,也算是一种做事的思路罢。
其目的不但是要找回场子,还是要打击他方家的势头,维护老牌世家的门面。
而且时机也选择的不错。方家真正的顶梁柱方清之去了京城,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至少在明年四月之前是不会回来的。目前只有他方应物一个小小童生撑场子。
对胡家而言,这段时间便是最好的时机。不然等方清之回来后,情况只会比现在更加棘手。
况且花溪和慈溪都属于梓桐乡,在一个乡里协调一下税粮问题只怕更简单,连县尊都不需要惊动。
胡家啊胡家,怎么又冒了出来,手段还是不错,方应物叹道。这有点不好办,外祖父要收拾自己,自己反抗起来分寸很不好拿捏。
不过火不出气,过了火容易被视为欺凌长辈,这就是晚辈的悲哀啊。
方逢时看着方应物半天不说话,不像过去谈笑之间便计策百出,只站在那里想来想去,心里更没底了。
他实在忍不住,出声道:“小相公你和县尊大老爷说得上话,要不去找县尊大老爷谈谈此事”
“那不行”方应物一口否定道,这事怎么可能直接去找知县知县不可能会帮他们出头的,这纯属自讨没趣。
首先这次胡家似乎发了狠要出气,每个谨慎的人面临这种情况,都要斟酌一下。方应物不清楚知县会不会倾向于胡家,但可以确定,总不太会倾向于他方应物这边。
其次,就算从实力对比看,方家解元尚未转化成硬实力,但胡家却已经有个老资格高官在朝。如果处置不当落了把柄,老大人一本奏折上去,他汪知县就可能要换地方了。
这年头有没有红楼梦里那种护官符不知道,但若是真有,胡家必定在淳安县护官符上面的。
第三,无论结果如何,县里税粮一粒也不少,只是谁多交谁少交的问题,影响不了政绩。所以汪知县毫无必要在两边之间硬出头,何苦吃力不讨好
往诛心里想,说不定还巴不得地方乡绅之间斗得你死我活,这样外来户地方官才好两面骑墙、渔翁得利。如果是他方应物当知县,肯定便这么做了。
而且方应物从前几次打交道的经验看,汪知县本身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把希望完全放在他身上,不是很靠谱。所以还是要靠自己好。
“那还有什么法子”方逢时问道。
方应物嘿嘿笑了笑,“你去村里点起人马,只要青壮,人数有二三十个就行明天随我走一趟”
“那再多找些人,将王家和程家都叫上,纠集上百青壮不成问题”听到主心骨下了决心后一声令下,方逢时登时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要那么多人干什么”方应物诧异道。
方逢时慷慨激昂道:“胡家虽然读书厉害,打架却不见行这次程王两家也遭殃,三家一起出力,不信打不过胡家”
方应物哑然失笑,看不出这族叔还挺好斗的。他险些忘了,这种宗族聚居的地方,大家族之间起了纠纷,械斗乃是常事,难怪族叔听到他召集青壮,便以为他要用武力解决问题了。
“用不了这许多人,而且只用我方家的人就可以了。要去县里,不是找胡家。”
方应物阻止了准备在花溪大点兵的族叔。
不是与胡家械斗方逢时莫名其妙,“那要甚”
方应物言简意赅的答道:“去欺负人”
“欺负谁”方逢时更糊涂了。
“在县里谁欺负了你,我们就欺负回来”
方逢时心有所悟道:“你是说那些胥吏这行么”
方应物傲然道:“为什么不行胡家我惹不起,还惹不起这些贱人么我父亲好歹也是解元老爷”
“小相公好主意”方逢时也不是完全无能,登时领悟到了方应物的心思。
第五十二章日子没法过了
方应物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专捡软柿子捏。
回到屋里,方应物揽镜自照,兰姐儿捧着晒干的衣物进来,见状取笑道:“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方应物大笑,扣下镜子道:“你以为我是自恋的人么”兰姐儿好奇地问:“夫君莫非效仿先贤以镜自鉴乎”
“非也”方应物坦然答道:“为夫看看自己像不像个恶霸。”
兰姐儿惊奇不已,“世间未尝听说谁想当恶霸的。”
方应物唏嘘不已:“恶霸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前日还劝总甲叔叔霸气点,如今为夫却要亲自操刀上阵,这世道就是要逼人当恶霸啊,不然日子没法过了”
次日,一大早便有整整齐齐的二十多名方氏一族的青壮立在门外守候。等方应物出来后,便带着这批人向县衙而去。
路过中花溪、下花溪村时,村民听说方应物带着人去县衙讨说法,便纷纷表示要加入队伍,不过都被方应物婉拒了。
到了县城,正是午前时分。
方应物独自大摇大摆的进了县衙,穿大门过二门,如入无人之境。他已经在县衙出过好几次风头了,特别是上次中案首那次,衙中胥吏多半都是认得他,自然不会拦着。
县衙大堂外甬道两旁分列着县衙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正好对应朝廷六部,每一房设有司吏、典吏为头目。
方应物大概看了几眼,便进入户房的屋子。外间是几名正在忙忙碌碌的吏员,里面一间有个保养不错的
小说推荐:《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黑之书》《妖魔乱世,我能模拟修仙》《从小破屋开始[全民求生]》《任务又失败了》《高武纪元》《在求生综艺被植入大佬人设》【重生流小说】《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高武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