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移,也有不少人猜测其中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天下百姓的日子已经安定了下来,再加上科举制的推出,使得各地上自官吏,下至百姓都已经安于现状,不会再心存反意,所以那些手中还有一定力量的人也只有忍耐了,只想着自己的子弟可以早日归来。
所以,大秦如今的局势就是安定,没有什么大的天灾人祸,大秦的江山已经稳如泰山了。这时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使百姓们有一个大的盼头,扶苏在今年正月就下了春日再开一次科举的旨意。这一下全国的百姓中的读书人都行动了起来,不过短短几日工夫,就有上万人报名参加,这使得一众官员都不知该如何应付了。要知道去年的那一次也不过几百人而已,所以他们都可以进到咸阳来,但是现在着一万多人可就难办了。可扶苏对此却完全不以为难,立刻就搬出了“后世”的办法,那就是将科举考试分成了乡试、郡试和殿试,根据一定的成绩取其中的优秀者晋阶到下一轮。这一主意一出,着实让一众为人太多而担心不已的官员们大大松了口气,同时他们对扶苏也更为佩服,认为他果然是天纵英明。听了他们的话之后,扶苏却是心中好笑,自己所倚仗的不过是自己所知道皮毛一般的历史知识,想不到却也可以让这些官员如此吹捧。
今天便是今年春闱的最重要的殿试的日子,为了体现出自己对这科举制的重视,也为了提高自己在重考生心中的地位,扶苏便穿戴上了那么隆重的衣冠,在禁卫的簇拥下来到了正殿之上。然后几十名最为优秀的考生就被人领到了他的跟前。
在见过礼之后,扶苏先是说了一番场面话,多是对这些人的勉励,希望他们今后能够多为朝廷和百姓做事,最后,他笑着对一众考生道:“这里有朕为你等参加这科举考试的考生所的一首短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望你等纵然此次不能高居榜首,也莫灰心丧气。”
这一首诗可是扶苏想了好久才记起来的,认为对这些考生当有不小的激励用,同时通过这些人的口大可以将这诗传到外面去,将原来就对这科举制很是感兴趣的百姓更将目光聚集到此,这样一来为了自己或自己的子孙将来可以为官,这些人就必须支持自己这个提出科举制的朝廷,这样一来中原的各郡就会完全安定了,纵然有人想要恢复当年的景况,那些为了自己利益着想的人也不会让他们得逞的。百姓只求能够生存下去,又有个盼头那就足够了。
果然,扶苏的话刚说完,那些考生就露出了兴奋之色,想着自己就要身入官场了,也不由得他们不欣喜了。
扶苏见到他们的表情,便已知道了这些人当会如自己所想的一般对朝廷死心塌地,便将话题一转,继续道:“上一次的科考,朕旨在了解那些人的学问究竟如何。但是他们这些人中却有并不适合为官的,故朕今日决定此次的殿试不以此为题,而是改以考你等处理政务。今日的考题便是让你等说说该当如何处理这草原上的匈奴人。”
说完这话就示意众考生各自去案前写出自己的见解。
两个时辰之后,一份份的答对就呈送到了扶苏的面前。他随手翻阅其中的几篇,却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而来,他们都是看到朝廷连连对那匈奴人用兵,就主张以大兵压到北边去,将匈奴人赶尽杀绝,不留后患,其中的不同只是所用的计策而已。但是其实这些人所想到的计策也并不高明,看得扶苏连连摇头,知道这些人为了能够入仕总是想逢迎自己的意思,但他们却想不到自己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改变。在看了几篇大同小异的文章之后,扶苏便让那些考生先出宫去休息,而他则与几名重臣一道就在这殿中慢慢地看起了这些文章。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几人还是不曾找到一篇能让他们击节的文章,扶苏看到张良几人已经有些疲惫便命内侍上了酒菜。刚将酒菜摆上,就听陈平道:“皇上,此人所写却与他人埠同,他并不认为出兵草原是对付匈奴人的最佳办法。”
说着起身将手中的一卷竹简递到了扶苏的面前。
扶苏接过来一看,果然与其他的人所言大为不同,其上开篇就写道:“以武灭匈奴不过解一时之危,唯有商贸方可解中原与匈奴百多年来的仇怨。”
后面便是详细的解说如何在与匈奴人的边境之上开放榷场,如何将匈奴人所需要的东西通过交易的方式让他们得到,这样一来匈奴人就不会总想着入侵中原,用他们族人的性命去换取那一点点的东西。同时中原百姓有可以通过这些交易获得一些他们从来不曾有过的草原上的东西,诸如毛皮、肉类等等。
想不到在这些只知一个劲地对朝廷的政策歌功颂德的人当中却有这么一个真正有见识的人,扶苏也是一喜。这几日来他也在与张良等人商议着是否应该不用兵而是用通商的方式来解决自己与匈奴人之间的事情,但是现在却还没有一个定论,想不到今日却有考生与自己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不由得不让扶苏对这个考生产生了兴趣,便对人道:“待到明日便将这份奏对的考生先叫来让朕一见,且让朕看看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一边的官员忙都点头应是,扶苏点了点头,对其他的官员道:“卿等便在此用了饭后再各自回府吧。今日也辛苦各位了,明日一早还要继续看这些考生的文章呢。”
众官员谢过之后,便小心地在殿中用起饭来,一天又在忙碌之中过去了
第三百二十章能臣
次日一早,扶苏就接见了那名写的东西与他人不同,认为当对匈奴人以贸易而非用兵的人。他已经看过了那人的名字,但是却想不起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叫晁盎的人,但是因为现在的历史已经因为自己的缘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扶苏也不再迷信什么历史人物了。但当他看到这个人只有二十余岁的年纪的时候,却还是吃了一惊,甚至怀疑那见解是否真是由此人提出来的。
晁盎见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心中也是有几分紧张的,在见了礼之后便肃手立在了一边不敢说话。扶苏看了一眼他拘谨的模样,心下好笑,便道:“你便是那晁错就是你认为朕所定下的以大兵威压匈奴,甚而灭其全族的想法不可行”语气倒也有几分严厉,仿佛他对此言论很是生气。扶苏的用意就是看看此人是否真的有才气,能够遇此诘问而不惊。
那晁盎先是一呆,但马上却又恭敬地答道:“草民确是颖川人晁盎,昨日皇上亲自出题命我等就如何对付匈奴人写出自己的看法,草民也只是依据事实而写,还望皇上恕罪。”
“原来你也知道你有罪啊,你且说说你身犯何罪”看到晁盎很快就能对答自己的问话,扶苏大为欣赏,但是脸上却没有一点表露,反而是顺着他的话继续发问。
“草民妄议朝廷的决断,认为朝廷如今的行为不当,实在是犯了大错。”
晁盎说着话间便跪了下来,“但草民如此说话却也是为了我大秦的将来啊。”
“哦此话怎讲你且细细道来,若能使朕满意,朕便不追究你的过错。”
晁盎稍微停了一下之后才开口道:“虽然如今的局势看来我大秦在与匈奴人的对敌过程中是占着上风的,而且匈奴人经这两年来的内忧外患已经元气大伤,的确有灭族的可能,但是其实却不然。我大秦所派的数万人马是很难在草原上的匈奴人完全赶尽杀绝的,毕竟他们向来是逐水草而居,没有一个定所,一旦我大秦人马被他们发现,他们便会远走他方,而当我们的人马离开之后他们又会返回,到那时我们的大军便会有力无处使了,此是其一。大军一旦无法得到匈奴人的补给,势必无法在草原之上久战,一旦他们萌发了退意,那匈奴人便会趁机追击,到时这些人马便危险了,此是其二。大军即使返回中原,因为此战的失利,也会使我秦军以后对深入草原的战不再有多大的把握,同时匈奴人却会对我秦人恨之入骨,到时不但灭不了匈奴人却惹来了他们的仇恨,也就得不偿失了,此是其三。有此三点,草民认为我大秦实在不应该出兵草原,即使真的可以灭了匈奴人,在更北边还有其他的部族,到时草原依旧是异族人的天下,而我大秦花了大量的兵力却只是换了一个敌人而已,实在不可取啊。”
说到这里,晁盎才住口低下头来等着扶苏的话。
扶苏听了这一番话,心中大有感触,是啊,自己因为一直以来的事情都很是顺利就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没有想到出兵匈奴有许多的弊端。历史上有多少的名将出兵匈奴,虽然他们中有很多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匈奴却依旧如故。而晁盎的最后那句话更是提醒了扶苏,历史上北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大敌,即使匈奴灭了也会出现突厥、契丹、蒙古等等的其他民族,自己一相情愿地认为灭了匈奴全族一切就都可以安枕,的确是有些想当然了,甚至可以说是愧对自己这个穿越来的人啊。
在扶苏心下惭愧的时候,陈平和张良二人也大为惭愧,其实晁盎所说的话他们两人也都明白,但是随着为官的时日越久,两人就越是不敢在扶苏面前将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两人相互看了一眼,都觉得自己是真的老了。
扶苏点了点头:“你所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这匈奴的确不是我大秦出一支大军就能灭掉的,朕的确是有些操之过急了。那你且说说如何用那贸易之法,使得避免匈奴人对我中原之地的侵入,避免我边境之上的百姓受到匈奴人的杀戮。”
“啊”晁盎听到扶苏居然会当着众臣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大为惊讶,但他终是一个才学深厚且舌辩无碍之人,在微一发呆之后便立刻道,“皇上能够承认失误确是明君风范,草民不胜钦服。”
然后才开始回答扶苏的话:“其实匈奴人入侵我中原所求的也不过是中原的粮食、布匹和其他的物事而已,若我们可以派遣一人前去草原见那匈奴人,提出我大秦愿意与他们公开地在草原的边上交易货物,共通有无,我想那些匈奴人当也不会拒绝。何况现在匈奴人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境,更是不会拒绝我大秦提出的贸易的主意。而当双方的贸易完全成熟,匈奴人可以通过榷场买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事物的时候,即使他们的元气恢复了过来,我想那些匈奴人也不会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抢那些他们可以通过交易而得到的普通事物了。所以草民以为此事必能够成功,无论匈奴人对我大秦如今抱的是什么态度,他们都不会坐视着如此机会从自己的面前溜走。”
扶苏频频点头,对他的看法大为赞赏:“晁盎你果然是一个对好听局势,乃至于草原的局势都了然于胸的人啊,看来朝廷这次开科是找到了一个才能出众的人啊。”
说到这里扶苏的语气一肃:“晁盎听封,因你才刚参加科考,朕不能破格将你封为九卿之列,便封你为一个谏议大夫的官职,明日你便到有司报到,今后草听但有何不对的举措,你当要在朕跟前提出,无论你所言是否正确,朕都不会怪罪于你。”
“草民臣多谢皇上”晁盎想不到自己的这一番话不但没有使扶苏生气反而封了自己一个这么大的官职,心下大为激动,连连叩首。
扶苏微微一笑:“你这就去安排一下吧,明日朕的诏书便会下达。”
等到晁盎兴高采烈地离开之后,扶苏才命内侍将昨天剩下的考生的文章继续送来,自己与人一起批阅。在看了几份大同小异的文章之后,扶苏才对陈平和张良道:“你们二人且随朕出去走走,松动一下筋骨,老是端坐在此也太劳累了。”
陈、张二人知道扶苏是有话要与他们商量,但又不想让这里的其他官员知道,所以才说要出去走走,所以忙答应了一声就随着扶苏往外走去。
春意已经渐渐地浓了起来,扶苏看着树头发出的新芽半晌之后才道:“看你二适才听晁盎的话时的表情,你俩是早已经有了这想法了吧。”
看到两人默然的样子,扶苏接着道,“朕知道随着朕称帝的时日不断加长,我们君臣之间的距离也会不断地拉长,王者无亲哪。但是你们二人要知道,你们以及蒙恬、韩信等人都是随着朕从上郡打到咸阳来的,你们始终是朕最为信任的臣子,即使你们的劝谏朕未必喜欢听却也不会因此而加罪于你们的。所以朕希望从今之后你们但有心中所想莫要藏着,朕当日就曾说过不会因言降罪。”
陈张二人面有惭色,全都躬身道:“臣紧记在心。”
扶苏叹了口气道:“若不是因为今天有了这个晁盎,这匈奴的事情恐怕就真的没有一个了结了。朕也不会发现你我君臣之间原来已经有了如此大的一道隔膜,真是怀念当年还在上郡时你哦可以畅所欲言时的情景啊。”
看到陈张两人又要请罪,扶苏摆手制止了他们,“好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其实这也是因为朕最近太过于独断的缘故,你们也不过是不想触怒朕罢了。”
说了这几句话,扶苏觉得心胸畅快了不少,便打算带着他们返回殿中。
就在此时,陈平却开口了:“臣见皇上如此看重那晁盎,原来是不下班能够所的,但是既然皇上现在要我们说实话,那臣便有话直说了。那晁盎所言虽然有理,却也不是真正地解决匈奴与我秦国之间关系的好办法。他也只是一相情愿地认为贸易便能使匈奴人不再入侵,其实这只是书生之见罢了。”
“此话怎讲”扶苏闻言停住了脚步,看向了陈平,心中只当是他因为看到自己如此提拔那晁盎而心中有所不服。
陈平却没有发现扶苏的心中所想,回答道:“匈奴人生性就是喜好争斗
天悦小说网【tian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强秦》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